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扣切的意思、扣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扣切的解釋

亦作“ 釦砌 ”。 1.用金玉鑲嵌的台階。《後漢書·班固傳上》:“於是玄墀釦切,玉階彤庭。” 李賢 注引《漢書》:“切皆銅沓,黃金塗。”《文選》作“釦砌”。 唐 黃滔 《館娃宮賦》:“丹楹刻桷之殊制,釦砌文軒之詭狀。” 明 何景明 《七述》:“炫以瑱壁丹楹,植以釦砌雕墻。” 清 丘逢甲 《棉雪歌》:“嶠南火維見雪稀,忽飄釦砌霑羅衣。”

(2).引申為朝廷。 清 鄒升恒 《分賦得采香徑送沉歸愚太史暫假歸裡》:“老人承明親禁掖,蹔辭釦砌還山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扣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

一、古漢語中的主要含義(權威解釋)

  1. 指金玉鑲嵌的台階
    源自《後漢書·班固傳上》:“玄墀扣切,玉階彤庭”。這裡的“扣切”描述宮殿中裝飾華美的台階,通常以銅、黃金或玉石鑲嵌,象征尊貴。

  2. 引申為朝廷或宮廷
    因台階是通向宮殿的路徑,故以“扣切”代指朝廷,多見于唐代及明清文獻,如黃滔《館娃宮賦》中的“釦砌文軒”。


二、現代可能的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4)提到“扣切”有“精準切割”或“貼切”的動詞含義,例如:


三、使用建議

  1. 古籍引用:優先采用“台階/朝廷”的釋義,注意通假字“釦砌”。
  2. 現代語境:若需表達“精準”,建議使用“貼切”“精妙”等更規範的詞彙,避免歧義。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後漢書》等權威來源(如、3、5、6)以确認原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扣切》的意思

《扣切》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動詞,意思是用壓力或力量将物體斷成兩半或幾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扣切》是由“手部”和“切部”組成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切”,拆分筆畫數為7畫。

來源

《扣切》一詞源于古代的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在古代,人們使用木工或者工具對物體進行切割,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手指扣住刀刃,施力進行切割,所以形成了這個詞。

繁體

《扣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扣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扣切》在古代可以寫為「戆」或「戈戈石」。漢字的寫法演變了幾千年,現代漢字的形态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統一的。

例句

1. 他用力将木闆扣切成兩半。

2. 這把尖刀可以輕松地扣切紙張。

組詞

扣心、扣除、切割、切片、切斷

近義詞

切割、剁斷、劈開、截斷

反義詞

連結、固定、拼合、粘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