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中撈月的意思、水中撈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中撈月的解釋

(1) [make vain efforts] 在水中撈月亮。比喻徒勞而無功

恰便似沙裡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元· 楊景賢《劉行首》三折

是人非人心不别,是幻非幻如何說。雖則似空裡拈花,卻不是水中撈月。——明· 湯顯祖《還魂記·冥誓》

(2) 也作“水中捉月”

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争牛得。——《景德傳燈錄·永嘉真覺禅師證道歌》

詳細解釋

比喻白費氣力,毫無成果。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裡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子嗣之事,至此暮年,亦是水中撈月了。”《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果然那和尚雲遊不知去向,不要再水中撈月了。”亦作亦作“水中捉月”。《景德傳燈錄·永嘉真覺禅師》:“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争拈得。” 宋 黃庭堅 《沁園春》詞:“鏡裡拈花,水中捉月,覷着無由得近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中撈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到水中撈取月亮倒影,比喻去做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最終徒勞無功。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學出處:最早見于宋代黃庭堅《沁園春》的“水中捉月”,元代楊景賢《劉行首》進一步明确使用“水中撈月”的表述。
  2. 典故來源:源自佛教故事“猴子撈月”,講述猴子誤将水中月影當作真實月亮,倒挂協作打撈卻一無所獲,後成為成語的經典意象。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延伸說明 該成語強調行為的不切實際性,常用于勸誡人避免無意義的努力。其核心邏輯在于“目标虛幻”與“手段無效”的雙重否定,與“鏡花水月”等成語有相似哲學内涵。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摩诃僧祇律》《景德傳燈錄》等佛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中撈月》這個詞的意思

《水中撈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做一些事情明知道是不可能實現的,卻還一直追求。它比喻人做事不切實際,不現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水中撈月》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月(⺆),共8個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渭的《酉陽雜俎·卷五》中。徐渭在書中寫道:“江南有勢利之小人,輕易遇事,未進谄而進勢。謾虧曰:‘撈月師’”。因此,他将這個成語比喻為追逐不可能的事物。

繁體

繁體字為《水中撈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即為「水中撈月」。

例句

1. 他每天都在追求完美,這簡直就是在水中撈月。

2. 這個計劃根本不現實,就像水中撈月一樣。

3. 不要再浪費時間了,那隻是在水中撈月。

組詞

無。

近義詞

徒勞無功、白費心機、緣木求魚。

反義詞

腳踏實地、務實、踏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