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凝霜的意思、凝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凝霜的解釋

(1).濃霜。《楚辭·九章·悲回風》:“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漢 揚雄 《反離騷》:“遭夏季之凝霜兮,慶夭顇而喪榮。” 晉 盧谌 《時興》詩:“凝霜霑蔓草,悲風振林薄。” 唐 韓偓 《夜船》詩:“野雲低 * 蒼蒼,平波揮目如凝霜。”

(2).凝結成霜。 南朝 齊 謝朓 《校獵曲》:“凝霜冬十月,殺盛涼飇開。”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回憶小陽春時幾微流轉些将近暖谷的和風,偶爾沾惠些尚未凝霜的甘露,雖則凄慘依然,預覺‘嚴冬之惡神’狂暴,卻還有餘力作最後的奮鬥。”

(3).古代 績溪 所産一種優質箋紙名。 元 鮮于樞 《紙箋譜》:“ 歙 績溪 界有地名 龍鬚 ,出嘉紙,有墨光、白滑、冰翼、凝霜之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凝霜在漢語中是一個富有意境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引申及文學意象三個層面解析:

  1. 字面釋義

    指低溫下凝結形成的霜。“凝”意為聚集、固化,“霜”是近地面水汽遇冷凝結的白色冰晶。該詞直觀描述自然界中露水凍結為霜的物理現象,常見于描述深秋或冬季的寒冷景象。例如:“清晨草木凝霜,寒意襲人”。

  2. 引申含義

    引申為寒冷、肅殺的氛圍或狀态。因霜象征嚴寒與凋零,“凝霜”可隱喻環境的嚴酷、情感的冰冷,或事物凝固靜止的狀态。如“戰火過後,大地如凝霜般死寂”。

  3. 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常作為高潔堅韌的象征。霜的晶瑩剔透與凝結不化,被賦予孤傲、清冷的審美特質。屈原《楚辭·遠遊》中“漱凝霜之雰雰”,即以霜喻品行純潔;後世“菊凝霜而愈豔”等句,則借其突出逆境中的生命力。


權威參考來源

本文釋義綜合以下漢語工具書及學術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凝霜”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濃霜
    指寒冷天氣中形成的厚重霜層,常見于古籍描述自然景象。例如《楚辭·九章·悲回風》中的“漱凝霜之雰雰”,以及晉代盧谌《時興》詩中的“凝霜霑蔓草”。

  2. 凝結成霜
    描述物質從液态或氣态轉化為固态霜的過程。如南朝謝朓《校獵曲》中“凝霜冬十月”,現代瞿秋白《餓鄉紀程》也以此形容寒冷氣候。

  3. 古代箋紙名
    特指安徽績溪出産的一種優質紙張,元代文獻《紙箋譜》記載其有“冰翼、凝霜”等雅稱。


二、引申與比喻


三、應用示例


附:其他說明

現代語境中,“凝霜”偶被用作護膚品名稱(如保濕霜),屬品牌化延伸,非傳統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鬥明争遨步傲雪淩霜罷癃蹦蹦兒戲必修課博周不絕若線纏織躭翫恫懼鬥百草發榮扶微幹笃槀草勾喚孤哀子姑爺爺紅女白婆壺手寖怠旌招吉象絶目拘神遣将據義履方恐龍聯翻鈴轅鱗皮籠絃洛濱笙録續儚僜明妝納贖慓銳皮包骨頭耆昧輕量請纓棋輸先著顴頰羣司擅作威福生稼試嘗試期釋提桓因失脫收審黍豚四面趚趚潭渚頽挫蝸角之争相醢纖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