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五禮(吉、兇、軍、賓、嘉)之一。指飲食、婚冠、賓射、飨燕、脤膰、賀慶等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鄭玄 注:“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為之制。嘉禮之别有六。”《宋史·禮志十三》:“舊史以飲食、婚冠、賓射、饗宴、脤膰、慶賀之禮為嘉禮。”
(2).後世亦專指婚禮。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越客》:“先是 鎬 之在京,以次女 德容 ,與僕射 裴冕 第三子前 藍田 尉 越客 結婚焉。已剋迎日,而 鎬 左遷,遂改期來歲之春季。其年 越客 則速裝南邁,以畢嘉禮。”《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庚寅,皇子 從厚 納 孔循 女為妃, 循 因之得之 大梁 ” 元 胡三省 注:“有職守者不得擅離職守,今 循 因嘉禮得至行在所。” 清 王韬 《淞隱漫錄·蕭補煙》:“此女為寒族所生,與老夫具有瓜葛,既蒙君愛,今夕當為君成嘉禮。”
嘉禮是中國古代禮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和内容可概括如下:
嘉禮是西周時期确立的“五禮”(吉、兇、軍、賓、嘉)之一,主要用于規範喜慶活動與人際交往的禮儀。其核心在于“親和萬民”,通過儀式加強社會關系。
根據《周禮》記載,嘉禮包含六大類:
作為維系社會關系的紐帶,嘉禮體現了古代“禮以和人”的思想,通過規範化的儀式建立尊卑秩序與情感聯結,至今仍在傳統婚俗、節慶活動中留有痕迹。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周禮·春官·大宗伯》及《宋史·禮志》相關記載。
嘉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對人表示贊賞、祝賀的禮節,也可以用來形容美好的禮物或慶祝活動。嘉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親情、友情、愛情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嘉禮的部首是示(礻),拆分為三個部分,由示旁邊的人字旁和“又”字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3,示部有4畫,人字旁有2畫,又字旁有7畫。
嘉禮的字形源自于古代的金文和篆書,是由“艹”字旁和“爾”字旁組成。在傳承過程中,字形逐漸演變,形成了現代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嘉禮的寫法為「嘉禮」。
在古代,嘉禮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早期的記載中,嘉禮的寫法為「夾例」,後來又演變為「嘉例」。在周朝時期,嘉禮用于形容君王宴接貴賓的禮遇。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向人們表示敬意和祝福的禮儀。
1. 感謝你對我的嘉禮,真的讓我非常開心。 2. 他出席了慶祝活動,受到了各方的嘉禮。 3. 送給朋友一份嘉禮,表達祝福和感激之情。
組詞:嘉賓、嘉獎、嘉年華、嘉策、嘉會。
近義詞:贊禮、祝賀、慶祝、敬意。
反義詞:詛嘏、貶捧、玷污、鄙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