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繼承馀緒。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五:“或名為閏繼,實則盜魁,外堪皮相,中乃膚立,以此言家,久必敗矣。”
“閏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的《藝苑卮言》卷五:“或名為閏繼,實則盜魁,外堪皮相,中乃膚立,以此言家,久必敗矣。”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文獻,可參考《藝苑卮言》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閏繼》是一個成語。它指的是按照農曆來計算月份和年份時,閏年和平年交替出現的順序和規律。它含有“閏”和“繼”的意思,意味着插入或添加閏年後繼續計算時間。
《閏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閏(門)+ 繼(纟幾口)。
《閏繼》的源自于中國傳統農曆的月份、年份計算方式。農曆中每12個月為一年,但實際上太陽的公轉周期為365.25天,所以每隔4年就會多出一個閏年,從而調整農曆與陽曆的對齊。繁體字為「閏繼」。
在古代,「閏繼」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古時候,中文字的寫法常常會有變化。具體的古代寫法沒有準确的資料記錄,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區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
1. 按照農曆的「閏繼」規則,今年是閏年,有366天。
2. 農曆的「閏繼」規律使得春節的日期每年都有變化。
組詞:
閏曆、閏年、繼續、繼承
近義詞:
閏歲、閏餘、繼豔、繼往開來
反義詞:
平年、終止、廢棄、斷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