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訂的意思、校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訂的解釋

[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 對照正确的資料修改另一份資料中的錯誤

詳細解釋

校勘訂正。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一:“近予見 宋 闆《大戴禮》,乃 秦景暘 閲本,口字并非方空圈。 景暘 諱 四麟 ,係前代邑中藏書家,校訂頗精審可據。”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孔編修廣森<大戴禮記補注>序》:“近時 戴東原 編修、 盧紹弓 學士,相繼校訂,蹊逕漸闢。” 巴金 《一顆紅心--悼念曹葆華同志》:“他基本上恢複了視力以後,又拿起十年前已經全部譯完的《普列漢諾夫哲學通信第五集》譯稿對照原文重新校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校訂指對照可靠材料或标準,對書籍、文稿等文字内容進行核對、考訂并修正錯誤的過程,是文獻整理的核心環節。其核心在于通過嚴謹比對消除文本在傳抄、刊印過程中産生的訛誤,确保内容的準确性與可靠性。

字源與構成

“校”本義為木枷(《說文解字》),引申為核查、比較;“訂”指評議、改正(《玉篇》)。二字組合強調通過比對進行修正的行為性質,區别于單純核對異同的“校對”,更側重對疑誤内容的考辨與裁定。

具體操作内涵

  1. 核異同:對照不同版本(如刻本、抄本)或權威文獻,标記文字差異;
  2. 辨正誤:結合語境、史實、語法等分析差異處,判定訛字、脫文、衍文等錯誤類型;
  3. 定去取:依據考據結果修正文本,形成定本。例如古籍校訂需綜合運用版本學、音韻學知識。

權威文獻依據

示例: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即通過校訂宋元明清十餘種版本,修正曆代刊刻錯誤千餘處,成為學界通行定本。

網絡擴展解釋

“校訂”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ào dìng(部分網頁中拼音标注為 xiào dìng,但根據更高權威來源如、5、6,正确發音應為 jiào dìng)。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通過對照可靠材料,改正書籍、文件中的錯誤,使其更加準确和完善。核心在于對文本的校正與修訂,常用于學術、出版等領域。

詳細解釋

  1. 過程與目的
    校訂是系統性檢查文本的過程,需依據權威資料(如原始文獻、可靠版本)發現并修正錯誤,包括文字、語法、事實性錯誤等。例如,古籍整理中常需校訂不同版本差異。

  2. 曆史背景
    該詞可追溯至清代文獻,如王應奎《柳南隨筆》中記載了藏書家秦景暘對《大戴禮》的校訂,體現了傳統學術的嚴謹性。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造句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字典或古籍校訂案例(如、6中提到的《大戴禮》校訂)。

别人正在浏覽...

扳火襃益徧覽表抒並船博望不結長王朝黻瞠眙蛏子臣使恥骨出讓大後方戴清履濁打魚遞述堆金疊玉訪募翡帷粉腸風器夫皁幹坼歌梁更房喉急貨利呼哨翦刷吉臣狤獠鏡光驚心駭目禁帑連中三元六更流觀亂主馬猴鳴聒屏氣懾息清醇蜷蹐升幂拭除失喪思察泗水潛夫泗涕鐵轍頹暮微奸惟日為歲渥摯烏斯藏五香吓呼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