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馬的意思、官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馬的解釋

官府供給或飼養的馬。 唐 杜甫 《偪仄行贈畢曜》詩:“自從官馬送還官,行路難行澀如棘。” 唐 楊汝士 《題畫山水》詩:“ 太華峰 前是故鄉,路人遙指讀書堂。而今老大騎官馬,羞向 關西 道姓 楊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李學顔》:“舊例自領解以下,皆有官馬候赴鹿鳴宴會。按名雁行排列。”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又 熱河 密雲 及各省駐防馬,共八萬六千二十一匹,其馬冬春月支豆九鬥,夏秋六鬥,草均三十束,此所謂官馬也。”《清會典·戶部九·八旗俸饷處》:“凡官馬,月給以芻豆,出青則除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馬”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官府供給或飼養的馬匹,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文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官馬指由官方機構直接管理、分配的馬匹,主要用于官員的公務活動。在古代社會,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軍事資源,因此官馬象征着官員的職責與身份。

2.具體用途

3.曆史背景

不同朝代對官馬的管理嚴格,例如清代戶部規定官馬飼養需按季節調整糧草供給(《清會典·戶部九》),唐代詩人楊汝士也以“羞向關西道姓楊”自嘲年老騎官馬的境遇,側面反映官馬與個人地位的關聯。

4.延伸意義

在文學中,“官馬”常被借代官員身份,或隱喻體制約束。例如清代魏源《聖武記》提及官馬與其他軍馬的區别,突顯其行政屬性。

如需更完整的詩詞引用或制度細節,可參考《全唐詩》《清會典》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馬

官馬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官方使用的馬匹。下面是對它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的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馬由兩個漢字組成,分為「官」和「馬」。其中,「官」的部首是宀,共有8劃;「馬」的部首是馬,共有3劃。

來源

《官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時候,官員常常使用馬匹來執行公務,因此官方所使用的馬就被稱為官馬。

繁體

在繁體字中,「官」字的寫法為「官」,「馬」字的寫法為「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字中,「官」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而「馬」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馬」,與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

例句

1. 這匹官馬非常骁勇,總能快速地送官員們到達目的地。

2. 官馬的銜水量大,可以滿足官員們的日常用水需求。

組詞

與「官馬」相關的詞語有:官府、官衙、馬匹、馬騎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官馬」的近義詞是「官用馬」、「官方馬匹」,反義詞是「私馬」、「民用馬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