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吉的意思、迨吉的詳細解釋
迨吉的解釋
語本《詩·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毛 傳:“吉,善也。” 鄭玄 箋:“迨,及也。求女之當嫁者之衆士,宜及其善時。善時,謂年二十。”後因以“迨吉”謂嫁娶及時,婚姻美滿。 清 蒲松齡 《八月廿六日為沉德符訂吉小啟》:“桂闕蟾輝,值一歲長圓之月; 藍橋 鵲渡,正百年迨吉之辰。”
詞語分解
- 迨的解釋 迨 à 等到,達到:“卒迨于禍”。 趁:迨吉(男女嫁娶及時)。“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趁着他們沒有完全擺好陣勢時攻擊他們)。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吉的解釋 吉 í 好,有利的,幸福的,與“兇”相對:吉利。吉祥。逢兇化吉。吉光片羽(喻殘存的珍貴的文物)。 吉利的日子:擇吉。 善,賢,美:吉人(善良,有才德的人)。吉人天相。 中國吉林省的簡稱:吉劇。 姓。
網絡擴展解釋
“迨吉”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婚嫁及時、婚姻美滿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由“迨”(dài,意為“及、趁”)和“吉”(jí,指“良時、吉時”)組成,合指“趁着吉時”或“及時把握良機”。
- 核心含義:特指女子在適婚年齡(古代認為女子二十歲為“善時”)及時婚嫁,引申為婚姻美滿、時機恰當。
-
詞源與典故
出自《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 漢代毛亨注解“吉”為“善”,指適婚年齡;
- 鄭玄進一步說明“迨”是“及”之意,強調女子應在二十歲左右婚配。
-
用法與例句
- 古代多用于婚慶文書中,如清代蒲松齡的《八月廿六日為沉德符訂吉小啟》中“百年迨吉之辰”,即祝福婚姻及時且美滿。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特定文化語境。
-
文化意義
反映古代社會對婚嫁時機的重視,強調“適時”與“圓滿”的結合,蘊含對婚姻生活的理想化期待。
“迨吉”是帶有古典色彩的詞彙,需結合《詩經》背景理解其婚嫁内涵,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迨吉(dài j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直到極緻”或“一直到達最高點”。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迨(dài)和吉(jí)。迨的部首是辵(chuò),吉的部首是口(kǒu)。迨吉的筆畫數為11畫。
迨吉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據考古發現,它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和甲骨文。在繁體字中,迨的寫法為「遞」,吉的寫法為「吉」。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迨的寫法多樣,包括「遞」、「遰」等,而吉的寫法也是多樣的,包括「吉」、「吇」等。
以下是迨吉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堅持努力工作,迨吉才取得了這個成就。
2. 公司的銷售額一直上漲,迨吉達到了預期目标。
迨吉的組詞:迨急(意思是直到緊迫)、迨至(意思是直到達到)、迨及(意思是直到并包括)、迨早(意思是直到早時)等。
迨吉的近義詞有:直至、一直到達、一直、一連等。
迨吉的反義詞有:遲至、停止、中斷、終止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