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緩刑罰。《國語·吳語》:“吾修令寬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惡,稱其善,掩其惡,求以報 吳 。”《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母既非罪,伏乞寬刑。”《三國演義》第六五回:“ 法正 曰:‘昔 高祖 約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願軍師寬刑省法,以慰民望。’”
“寬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寬緩刑罰,即減輕或放寬法律制裁的嚴厲程度。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古代典籍
詩詞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國語》《三國演義》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寬刑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對犯罪分子施加寬大、寬厚的刑罰。它與嚴刑相對,表示對犯罪分子的懲罰力度適度,注重人文關懷和改造。
寬字的拆分部首為宀,表示與房屋建築相關;刑字的拆分部首為刀,表示與刀具、刑罰、懲罰相關。寬刑這個詞總共有11個筆畫。
寬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中對刑罰的分類。它的繁體字為寬刑。
在古代,寬刑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寬字的古代寫法有廣、究、牙等。而刑字的古代寫法有冖、犬、刂等。
1. 對于犯罪分子,法律應當兼顧懲罰與教育的作用,實行寬刑才能達到預防和矯正的目的。
2. 社會的進步體現在對罪犯的審判和刑罰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于寬刑政策。
寬刑的相關組詞有:寬容、寬大、寬猛相濟。
寬刑的近義詞包括寬縱、寬大;反義詞包括嚴刑、嚴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