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洋的意思、本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洋的解釋

舊時對流入 中國 的 西班牙 銀元的俗稱。 明 萬曆 年間開始流入 中國 , 清 中葉流入最多。曾為我國 長江 流域的主要貨币。,後 墨西哥 所鑄“鷹洋”大量輸入,漸取“本洋”地位而代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鑄銀》:“又有本洋者,則來自 西班牙 屬土 小呂宋 ,近日愈少愈貴,不復來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洋是漢語中對特定曆史貨币的專稱,指16至19世紀西班牙殖民時期在墨西哥鑄造的銀元,因币面鑄有西班牙國王頭像,又稱“西班牙銀元”或“佛頭銀”。該詞由“本”(指貨币的基準單位)與“洋”(指海外流入)複合構成,明清時期作為主要外貿貨币在中國東南沿海流通。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本洋”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其中“本”強調其作為标準貨币的地位,“洋”則凸顯其外來屬性。據《漢語外來詞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海關文書,用以區别本土銀兩與外國銀币。

在貨币史範疇中,本洋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1. 成色标準:含銀量90%-91%,每枚重約27克,清乾隆年間《澳門紀略》稱其“色足平準,商民便之”
  2. 流通範圍:通過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大量流入,福建、廣東方言區稱其為“番銀”或“花邊錢”
  3. 文化影響:形制被後續“龍洋”“袁大頭”等中國近代銀元借鑒,上海博物館藏有1728年鑄造的加羅拉四世本洋實物

注:文獻來源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貨币史》數字化成果、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數據庫等權威學術資源,為保障鍊接有效性暫不标注具體網址。

網絡擴展解釋

“本洋”一詞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作為貨币的專稱

指西班牙銀元,是明清時期流入中國的外國貨币:

  1. 來源:最早于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由西班牙屬地呂宋(今菲律賓)流入中國,清朝中葉達到高峰。
  2. 流通範圍:曾作為長江流域的主要流通貨币,後因墨西哥鑄造的“鷹洋”大量輸入,逐漸被取代。
  3. 特征:銀元正面為西班牙國王肖像,背面有國徽圖案,含銀量較高,信用度佳。

二、作為文化對比詞彙

由“本”(本土)和“洋”(外國)構成的複合詞,強調本土與外來事物的對比:


提示:若需查看貨币實物圖片或具體曆史數據,可參考、4、5的來源鍊接。

别人正在浏覽...

薄流備責殘角操弦長懷纏身朝馬鹑懸純正無邪打入冷宮定武石刻底須懂眼番樂公海古董歸國華僑桂影規約過制顧盼慌張慌智環扣缳誅畫妖會派箭槀尖叫勦除驕大濟世匡時玃蝚孔照鲙刀勞方廉刿栗玉花甯息逆入平出農氓賠釋愆程啓發式企冀青蛉氣序起意诎免冗複石發師兄耍陰謀蘇丹港體皃穩帖務須五言絕句下井投石憲斷閑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