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望。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一章三:“且他( 陶淵明 )的風格,也半由于他的田園生活所造成。當然象 六朝 文士們那樣的鎮日擾擾于侍宴遊樂之間者是決不會企冀得到的。”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劄》:“我看他這些事業,非是有絕倫的精力,審美的情操,藝術批評的妙腕,是不能企冀得到的。”
“企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企冀”由“企”和“冀”組成,兩字均有“希望、期待”之意,組合後表示強烈的期望或渴望。例如:“他對事業充滿企冀”即表達了對成功的深切期待。
“企冀”與“企望”意義相近,但更強調深切的渴望,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如、3、5)。
企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志向遠大,希望追求成功。其中,“企”是左右結構的字,拆分時首先從上至下,左邊是一橫,右邊是一個豎;而“冀”則是上下結構的字,拆分時上邊是田字旁,下邊是口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企冀》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車轄》篇,原詩寫道:“有冀其家,衆室燔爍。”這裡的“冀”是指對家庭的希望和期望。
至于繁體字形,企冀的繁體字為「企冀」,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企冀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企字的古代寫法為“一書蓋紋,去韋亥垂。” 聖人一冊封書,用木頭拍打在書上留下紋紙,上面的木頭形狀就像是現代的企字。而古代冀字的寫法為“穴筆足寫入冂。” 冀字的古代形狀與現代形狀類似,隻是稍微有所變化。
1. 他一直企冀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付出了很多努力。
2. 她立志要通過努力學習,企冀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
3. 在這個新的一年裡,我們滿懷希望,企冀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1. 企圖: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策劃或謀求。
2. 冀望:意味着期望、希望、渴望。
近義詞:渴望、追求、期望。
反義詞:失望、放棄、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