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發的意思、石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發的解釋

生于水邊石上的苔藻。《初學記》卷二七引 晉 周處 《風土記》:“石髮,水苔也,青緑色,皆生於石也。” 唐 楊炯 《青苔賦》:“别生分類, 西京 南越 ,則烏韭兮緑錢,金苔兮石髮。” 宋 林逋 《過蕪湖縣》詩:“更好兩三僧院舍,松衣石髮鬭山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陟厘》:“石髮有二,生水中者為陟釐,生陸地者為烏韭。”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調山薯羹,煮脫粟飯,水母石髮,俊味臚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石發(拼音:shí fā)指生長在水邊石頭上的苔藓或藻類植物。這一解釋在古代文獻和現代詞典中均有體現,例如:


延伸說明

  1. 文學意象
    古代詩人常以“石發”描繪幽靜的自然景觀。例如宋代林逋《過蕪湖縣》詩雲:“松衣石發鬭山幽”,借石發與松樹烘托山景的蒼翠靜谧。

  2. 發音注意
    “發”在此處讀作fā(而非fà),與“發展”的“發”同音。若讀作fà(如“頭發”),則可能産生歧義。

  3. 現代用例
    可用于描述自然生态或科學場景,如:“顯生宙的海綠石發育在慢速弱還原環境中”。


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頭發稀疏”的比喻義區分。部分資料提到“石發”可形容頭發少(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以“苔藻”釋義為主。

若有進一步例句或古籍查詢需求,可參考《風土記》《青苔賦》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發》的意思

《石發》是一個成語,意為石頭變成了頭發。用來形容人們亂發梳理,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發》的部首是石(矢),其中“矢”是古代對箭的稱呼。根據《康熙字典》的信息,石字的總筆畫數是5。

來源

《石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西遊記》中,其中的一則故事中描述了一塊石頭突然長出了頭發。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形容人們行為古怪、出人意料。

繁體

《石發》的繁體字是「石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石發」成語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樣子。在《康熙字典》中,這個成語的古字形是「石髮」。這個字形中,「發」字是用髮表示的,髮古代的寫法更接近于人的頭發。

例句

他的主意總是石發,讓人捉摸不透。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石頭(shí tóu)、石化(shí huà)、石灰(shí huī)。

近義詞

石破天驚(shí pò tiān jīng)。

反義詞

按部就班、循規蹈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