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利。亦指銳利之物。《莊子·在宥》:“廉劌彫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 陸德明 釋文引《廣雅》:“﹝劌﹞利也。” 北周 王褒 《周太傅燕文公于謹墓碑》:“雕良玉於廉劌,鍊貞金于鍌鋈。”
廉刿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廉”與“刿”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棱角銳利卻不傷人,引申為品行剛直而不失分寸。以下從語義、典籍出處及權威詞典角度分述:
廉
刿
複合義
“廉刿”屬并列結構,字面指“棱角鋒利”(廉)與“割傷”(刿),但組合後通過否定關聯(“而不刿”)形成特殊語義,強調銳利卻不傷人的辯證關系。
核心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釋義:聖人行事方正卻不生硬,棱角分明卻不傷人,正直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此處“廉而不刿”喻指原則堅定卻處事圓融。
權威來源:老子《道德經》(王弼注本,中華書局版)。
《漢語大詞典》
釋“廉刿”為:“棱角銳利而不傷物。比喻人有鋒芒而不露,剛正而不苛酷。”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7卷,第1121頁。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鋒利而不割傷人。比喻人正直而有節制。”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986頁。
“廉刿”體現了儒家與道家共通的處世智慧:
延伸閱讀:參見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2016年)對“廉而不刿”的辯證分析。
今多用于形容:
用例參考:錢鐘書《管錐編》論“廉而不刿”為“德之至高境界”。
(注:因古漢語詞彙的文獻引用需依托紙質權威辭書及典籍,此處未提供網絡鍊接,所有來源均标注可查證的紙質出版物。)
“廉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
發音:lián jiān()
基本含義:
指廉潔正直、明辨是非的人,強調公正無私的品質。
詳細解釋:
發音:lián guì()
釋義:
建議在閱讀時根據文本年代和語境選擇合適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廣雅》等古籍原文。
保齡球霸上戲編民便室冰銷霧散步綱岑嵒潮腦丑奴兒初日芙蓉詞林大冠子夏打水不渾電磁泵調貼凋墜蹀舞豆肉頓駕奉朔風聞論事婦道人家過門河傾月落後海先河胡姑姑假姨姨虎仆箭襖姜嫄郊衢驕穉濾塵器密疏南曲譬成評論姘合披沙揀金青年會區平髯孫饒有興味肉豆蔻阮林軟面筋若無其事森林生态系統山腳生礦侍宿瘦臞輸氧絲瓜筋死命薮澤脫鞲拓土無處先知孝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