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慌張慌智的意思、慌張慌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慌張慌智的解釋

猶慌裡慌張。《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常言道:痛定思痛。 李承祖 死時, 玉英 慌張慌智,不暇緻詳。到葬後漸漸想出疑惑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慌張慌智”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形容人在緊急或慌亂時,既舉止失措又失去正常思考能力的狀态。該詞通過“慌張”與“慌智”的疊加,強調慌亂對行動和思維的雙重負面影響:

二、結構特點

三、文學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小說《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回,描述李玉英在弟弟李承祖去世時因慌亂未能及時察覺疑點:“玉英慌張慌智,不暇緻詳,到葬後漸漸想出疑惑來”。

四、使用建議

可用于日常或文學場景,例如:

(注:不同詞典對釋義側重略有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慌張慌智

《慌張慌智》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表現出的矛盾心态和行為。它表示人在面對危急情況時,心理上十分焦慮、恐慌,行為上卻顯得矯揉造作,機械反應不靈敏,不像是有頭腦,不是機智。

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分别是「慌」和「張」。其中「慌」的部首是「心」,它的筆畫數是「15」;而「張」的部首是「弓」,它的筆畫數是「7」。

《慌張慌智》這個成語的來源,最早出現在中國明朝文學家戴表元的《禁煙漫錄》一書中。在這本書中,戴表元借用了一個古老的成語「到處瞻前顧後」,并将它改編為「慌張慌智」,用以形容當時的社會狀況。

在繁體字中,「慌」的寫法為「慌」,和簡體字相同;而「張」的寫法為「張」。

在古時候,「慌」的古漢字寫法是「黃」,意為心情發慌;而「張」的古漢字寫法是「彰」,意為慌亂。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組詞,比如「慌張不安」、「慌張無措」。

與「慌張慌智」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心神不甯」、「驚惶失措」等;而與它意思相反的成語有「鎮定自若」、「娴靜安祥」等。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火災發生時表現得慌張慌智,不知道該去哪裡找滅火器,還驚慌地跑來跑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