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董的意思、古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董的解釋

(1) [antique;curio]∶為人所珍視的古代器物。也作“骨董”

四邊都挂名人書畫并奇異古董玩器之物。——《水浒傳》六十六回

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拿來主義》

(2) [old fogey]∶稱不合時代潮流、思想固執的人

死不開竅的老古董

詳細解釋

(1).珍貴罕見的古物。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一折:“可早十年光景,把那家緣過活金銀珠翠,古董翫器……典盡賣絶,都使得無了也。”《水浒傳》第六六回:“四邊都掛名人書畫,并奇異古董玩器之物。” 清 黃鈞宰 《金壺遯墨·姜少汀》:“ 杭 人 姜少汀 者,販賣古董於 蘇州 。” 魯迅 《僞自由書·逃的辯護》:“但我們想一想罷:不是連語言曆史研究所裡沒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麼?”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筆墨畫硯,磁器古董,都極其古雅而精緻。”

(2).謂希奇少見。 王統照 《銀龍集·刀柄》:“說起來真有點古董。原來是替……催饷的副官要人。”

(3).比喻過時的事物、迂腐守舊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古董先生誰似我,非玉非銅,滿面包漿裹。” 巴金 《家》三:“說到英文,讀了這幾年……總是那些老古董。” 李劼人 《天魔舞》第九章:“偏我們先生是個古董,硬不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古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古董"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指代存世百年以上、具有曆史價值或藝術價值的古代器物。其詞源可追溯至明代《萬曆野獲編》記載的"骨董"稱謂,原指雜陳古物,後經語音演變形成現代寫法。

該詞包含三層核心含義:一是指具體的古代器物,如商周青銅器、明清瓷器等物質遺存;二是比喻過時的觀念或人物,如《儒林外史》中"假古董"的諷刺用法;三是象征文化傳承,故宮博物院專家楊伯達曾指出,古董承載着中華文明的工藝記憶。

在收藏領域,古董按材質可分為五大類:金屬器(如宣德爐)、陶瓷(如成化鬥彩)、書畫(如唐宋絹本)、竹木牙角(如明代犀角杯)、玉石(如良渚玉琮)。《文物法》規定,1795年以前制作的物品屬于文物範疇,受國家保護。

網絡擴展解釋

“古董”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古董指具有曆史、文化及藝術價值的古代器物,是先人遺留的珍貴文化遺産。其核心特征在于承載了特定時期的社會信息,且無法被其他物品替代。例如《水浒傳》中提到的“奇異古董玩器之物”即為此類物品的典型描述。

  2. 詞源演變
    早期稱為“骨董”,取“肉腐而骨存”之意,強調保存曆史精華;後逐漸演變為“古董”或“古玩”。現代語境中,“古玩”更側重收藏與藝術鑒賞價值,而“古董”更強調年代久遠性。

  3. 核心特征

    • 稀缺性:多為民間失傳或少量存世之物
    • 曆史性:反映特定時期的經濟、文化或技術特征
    • 不可再生性:無法通過現代技術完全複刻
      常見種類包括陶瓷、青銅器、書畫、玉器等。
  4. 與文物的區别
    文物由國家認定,具有考古研究價值且數量稀少;古董多為民間流通,雖具曆史代表性但通常不涉及系統性曆史研究。例如一件宋代瓷器,對博物館是文物,對收藏家則是古董。

  5. 延伸含義
    該詞也用于比喻思想守舊或過時的事物,如“老古董”形容頑固不化的人。

注:如需了解具體鑒定方法或法律規範,可參考《古董知識講座》等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版部碑石播殖財擇剗磢垂梢啜哄打場得其三昧電迅厎告定極頂頭錢地澀帝王州低仰防盛飛霜六月蜂附雲集關言軌訓谷子黑濁鶴雪虹沴尖站金刺謹舍絶後光前克愛克威可塑性款制奎文雷令梁驺斂制利浄卯君門刺濃濃剽銳清玅宂沓砂鐵省卻實細私盟思玄祟書同堂兄弟土塍無底壑無間無兩廂村祥練銜牌仙書雲篆險阻艱難消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