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到處敲打。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 英吉利 ﹞耆利昧生死,越國萬裡,踔一船環扣海疆,詐言求市,驚恐民吏。”
(2).環狀的繩扣。 趙燕翼 《桑金蘭錯》:“撒繩手看準一頭牛,将提在右手的繩環,猛力抛出去,環扣在半空裡懸着的一瞬間,狂奔的牛一下把頭闖了進去。”
“環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到處敲打
該釋義源于清代文獻,描述一種動作或行為狀态。例如:
清·梅曾亮《送韓珠船序》中提到“環扣海疆”,指(英吉利人)乘船四處敲擊、試探沿海地區。
現代用法中,也可比喻文學作品或事件中緊密銜接的結構,如“故事情節一環扣一環”。
環狀的繩扣
指用繩索、金屬等制成的環形連接部件,常見于畜牧、日常用品或工業領域。例如:
趙燕翼《桑金蘭錯》中描述牧民抛繩套牛時,“環扣懸于半空,牛頭闖入其中”;
現代生活中,門把手、鑰匙鍊等物品的環形固定結構也屬于此類。
提到的“工程中連接管道、鍊條”屬于現代引申義,但其他權威來源未明确提及,可能為特定領域術語或非主流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環扣》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由環狀的物體組成的扣子。
環扣的部首是“口”,它由“囗”構成。它的拆分部首是“⺆”。
環扣是一個由5個筆畫組成的漢字。它的筆畫順序是先畫左邊的豎線(一劃),然後畫上面的橫線(二劃),接着畫右邊的豎線(三劃),再畫下面的橫線(四劃),最後畫頂部的橫線(五劃)。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在衣物上使用環扣作為裝飾物和固定方式。如今,它常被用于制作衣服、包包、鞋子等制品。
在繁體字中,環扣的寫法為「環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環扣在古代寫作“氵口,何”,其中“氵”代表水的意思。這種寫法強調環扣是由水相關的物質組成的。
一些使用環扣的例句包括:
- 她穿着一件環扣襯衫。
- 我用環扣固定住了帽子。
- 這雙鞋子使用的是金屬環扣。
與環扣相關的組詞包括:環扣針、環扣制品、環扣卸下等。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環結、環鈕來表示環扣。
而反義詞方面,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與環扣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