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nior fellow apprentice]∶稱先與自己從同一個師父學習的人
(2) [the son of one's master (older than oneself)]∶稱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大的人
(3) [father's apprentice (older than oneself)]∶稱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大的人
(4) [a polite form of address to a monk]∶舊時對和尚的尊稱
(1).稱同從一師而拜師時間比自己早的人。《西遊記》第十九回:“﹝ 豬八戒 ﹞重新禮拜 三藏 ,願隨西去。又與 行者 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 行者 為師兄。” 蘇曼殊 《燕子龛隨筆》:“五載,師傅圓寂,師兄不審行腳何方,剩餘東飄西蕩。”
(2).僧人之間的相互敬稱。《水浒傳》第五回:“那和尚便道:‘師兄請坐,聽小僧説。’ 智深 睜着眼道:‘你説!你説!’”《水浒傳》第六回:“知客道:‘師兄你如何不知體面?即目長老出來,你可解了戒刀,取出那七條坐具、信香來禮拜長老使得?’”
(3).指俗人對僧人的敬稱。《水浒傳》第七回:“ 林教頭 便問道:‘師兄何處人氏?法諱喚做甚麼?’ 知深 道:‘灑家是 關西 魯達 的便是。’”
(4).義和團成員之間的互稱。 吳永 《庚子西狩叢談》卷二:“衆聞予言,似已心怯。右一人復作排解語曰:‘師兄,他一向迷誤,也須此刻可以回轉過來,何妨再試一番。’左者曰:‘師兄言之有理,就請再試。’”
(5).稱師父的兒子或父親生徒中之比自己年長者。
“師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同門關系中的稱謂
指與自己師從同一師父或老師,且拜師時間更早的人。例如傳統師徒制或現代學術團隊中,先入門的弟子或學生會被稱為“師兄”(口語中也稱“師哥”)。
親屬或家族傳承中的稱呼
可指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大的人,或父親所收徒弟中比自己年長的同輩。
宗教與曆史中的特殊用法
現代擴展含義
在高校中,有時用于稱呼高年級學生或學長(無論性别)。值得注意的是,該詞不限于男性,女性同門也可互稱“師兄”。
其他相關說明
部分方言或特定場景中,也可能泛指比自己年長或有經驗的人,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師兄(shī xiōng)一詞可拆分為“師”和“兄”兩個字,其中“師”字是由“帀”和“毖”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兄”字是由“八”和“刀”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師兄”一詞源于中國傳統的師徒制度,師兄即指比自己年長、資曆深、地位較高的師父的學生。在學術、武術等領域,師兄也常常代表着自己的學長或前輩。在繁體字中,“師兄”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師兄”的構成元素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将“師”字寫作“㔜”,其由“帀”和“夂”兩個部分組成。而“兄”字則寫作“㠭”,其由“八”和“刃”兩個部分組成。
1. 我的師兄教我很多東西,是我學習的榜樣。
2. 他是我的師兄,他的經驗對我非常有幫助。
師兄師弟、師兄妹、師兄師姐。
學長、前輩、大哥。
師弟、師妹、小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