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生的意思、本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生的解釋

(1).親生父母。《隋書·薛孺傳》:“ 收 初生,即與 孺 為後,養於 孺 宅。至於成長,殆不識本生。” 唐 白居易 《為崔相陳情表》:“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贈某官,臣今承後。”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緻堂 本 文定 從子,其生也,父母欲不舉, 文定 夫人舉而子之。及貴,遭本生之喪,士論有非之者。” 清 袁枚 《隨園隨筆·不可亦可》:“ 羊祜 無子,取弟子 伊 為子。及 祜 卒, 伊 不服重,曰:‘伯父養己,己不敢違,然無父命,宜仍還本生。’”

(2).親生,生身。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胡明仲本末》:“及顯貴,不復為本生母持服。” 清 姚鼐 《印松亭家傳》:“其在京師,遭本生父母喪,哀甚,見者不能與言也。”《清史稿·禮志十二》:“ 光緒 十六年, 醇親王 奕譞 薨,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

(3).指嫡親。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吾女可配 衍聖公 ,公為媒; 衍聖公 之本生胞姊可配公之子,吾為媒。”

(4).猶個人,自身。 唐 元稹 《估客樂》詩:“火伴相勒縛:‘賣假莫賣誠。交關但交假,本生得失輕。’”

(5).巴利文意譯,音譯“闍陀伽”。佛教經典,為十二部經之一,通過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業功德的寓言故事,發揮佛教的基本教義。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這兩樣,一是佛陀的本生,一是 孔子 的事迹,明明是連環圖畫,而且是宣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生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義項,結合權威辭書與文獻用例分析如下:


一、核心含義:本來具有的生命或本性

指人或事物與生俱來的特質、天性。

出處:

《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101頁)釋為“天生的禀性”,如《莊子·養生主》所言“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隱含順應本生之理。

用例:

“教育之道,在順其本生而導之,非強加外铄。”


二、佛教術語:佛陀前世修行故事

音譯“阇陀伽”(Jātaka),記錄釋迦牟尼成佛前的輪回事迹,強調因果與修行。

出處: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定義為“佛說自身過去世因緣之經文”,如《本生經》為巴利三藏重要組成部分。

用例:

“《九色鹿》故事源自敦煌壁畫中的本生故事,宣揚舍己救人的菩薩行。”


三、古漢語延伸義:原始狀态或本質

指事物未經修飾的初始樣态,近“本真”“天然”。

出處: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本”為“木下曰本”,引申為根源;“生”為“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二者合指生命本源狀态。

用例:

“陶淵明詩‘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乃求歸本生之境。”


現代使用提示

當代語境中,“本生”一詞多見于佛學典籍研究或哲學讨論,日常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文獻區分其宗教義與哲學義,避免歧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文物出版社.
  3.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本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傳統漢語用法和佛教術語兩類:

一、傳統漢語含義

  1. 指親生父母或生身關系
    多用于古代文獻,表示子女對親生父母的稱呼。例如《隋書》記載“殆不識本生”,白居易《為崔相陳情表》中“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

  2. 強調嫡親血緣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提到“本生胞姊”,即嫡親姐姐,突出血緣的直接性。

  3. 代指自身或個人
    唐代元稹詩句“本生得失輕”中,“本生”意為自身或個人的得失。

二、佛教術語

在佛教中,“本生”(巴利文Jātaka)指佛陀前生的修行故事,屬于十二部經之一。例如莫高窟壁畫《鹿王本生圖》即描繪佛陀前世為鹿王救人的故事,用以傳達佛教教義。

三、其他延伸用法

現代網絡語境中,偶見“本生”作為自稱代詞(如“本女生”),但此用法非傳統且權威性較低,可能屬特定群體或方言表達。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案例或佛教本生故事細節,可參考《隋書》、白居易文集或敦煌藝術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辯釋不古超産獎察色沖天大将軍楮翰垂誡代數和黨政鼎新革故牍尾惡香火法商撫心改為官虎吏狼古禮國馬河獻洪罏鬟絲虺虺穢蕪湖州灘簧夾衖隮颠禁學救護船蠲疏爵士音樂會計來業澇窪地厲身六代妙術明正農業乾爽喬作衙劬蹇染溪日中必昃三育觞杯砂鐵甩車水仙伯訟廳歲寒心天函天懷天人感應宛态晚詣屋除五京香山居士仙芝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