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鬟絲的意思、鬟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鬟絲的解釋

鬟髻的發絲。 清 姚燮 《浪淘沙·梨花庭院圖》詞:“停了十三徽,掩了燈幃,鬟絲裊裊露絲飛。” 清 楊文荪 《<秦淮畫舫錄>序》:“扇影鬟絲,眉繚花而語結;脂匲鏡檻,手攜玉以魂銷。” 清 無名氏 《帝城花樣·琵琶慶傳》:“燭影搖紅之下,釧響釵光,鬟絲鬢影,無不入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鬟絲”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án sī,其基本含義指“鬟髻的發絲”,常用于古典文學中描寫女子發型的柔美形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拆解

  1. 鬟(huán)
    指古代女子梳成的環形發髻,如“雲鬟”“雙鬟”等,多用于形容女性發型的精緻。
  2. 絲(sī)
    本指蠶絲,此處引申為發絲的纖細柔順,強調發絲的細膩質感。

組合後,“鬟絲”特指盤繞成鬟髻的發絲,常帶有古典審美意象。


二、文學用例

該詞多見于詩詞歌賦,用于描繪女性形象或烘托意境。例如:

  1. 清代姚燮《浪淘沙·梨花庭院圖》中:“鬟絲袅袅露絲飛”,以發絲輕盈之态呼應庭院梨花的柔美。
  2. 宋代張炎《聲聲慢》中:“鬟絲濕霧,扇錦翻桃”,通過“鬟絲”與“濕霧”的意象結合,渲染朦胧氛圍。
  3. 清代楊文荪《〈秦淮畫舫錄〉序》中:“扇影鬟絲,眉缭花而語結”,以發絲細節刻畫女性婉約之姿。

三、使用場景

“鬟絲”屬于書面語,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曆史文獻或藝術描寫中,適用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辭海》《浪淘沙·梨花庭院圖》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鬟絲》

《鬟絲》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指的是女子梳妝時挽在頭發上的絲帶或飾物。這種飾物通常用來增添女子的美麗和嬌媚。

拆分部首和筆畫

《鬟絲》由兩個部首組成,即“髟”和“系”。其中,“髟”是頭發的意思,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而“系”則是表示綁紮的意思,也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在筆畫上,《鬟絲》共有13筆。

來源和繁體

《鬟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例如《詩經·小序》中有“鬟帶久長長”這句話。這個詞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鬟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髟“丷”常寫為「爿」,而“系”常寫為「大小土」。所以,古代寫“鬟”的字形是「父土土土」,而寫“絲”的字形是「糸」。

例句

1. 她把長發編成一個精美的鬟,顯得十分優雅。

2. 她佩戴着金銀飾品,加上一根紅色的鬟絲,瞬間變得更加美豔動人。

組詞

1. 鬟髻(huánjì):指女子盤發的發飾。

2. 美鬟(měihuán):指美麗的女子。

3. 鬟發(huánfà):指女子盤在頭頂辮發部分的發型。

近義詞

1. 鬓發(bìnfà):指太陽穴旁的頭發。

2. 冠帶(guàndài):指頭上的帶子。

反義詞

1. 散發(sànfà):指将頭發放松,不加束縛。

2. 開放(kāifàng):指整齊地将頭發向後梳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