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獻的意思、河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獻的解釋

指 漢 河間獻王 劉德 。 唐 劉知幾 《史通·辨職》:“尋 武陵 才非 河獻 ,識異 淮南 ,而輒以彼藩翰,董斯邦籍,求諸稱職,無聞焉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獻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指向的複合詞,常見于古籍文獻,主要代指東漢時期的河間獻王劉德。該稱謂源于劉德的封號與谥號組合:其封地為“河間”(今河北滄州一帶),谥號為“獻”,故後世合稱“河獻”。《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記載其“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曾廣泛搜集先秦典籍并整理校注,對漢代經學發展影響深遠。

在漢語構詞法中,“河獻”屬于“地名+谥號”的簡稱模式,與“嶽武”(嶽飛谥號武穆)、“韓文”(韓愈谥號文)等結構相似。《漢語大詞典》将此類簡稱歸類為“曆史人物代稱”,多用于文史領域指代特定人物。現代使用中,該詞主要見于學術論著,如經學史研究常引《河間獻王書》指代其校勘的文獻版本。

需特别說明的是,“河獻”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語義承載需結合具體語境。北京大學《漢學概念辭典》建議,非專業文本中使用時應作“河間獻王”全稱,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

“河獻”是一個漢語曆史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讀音為hé xiàn,由兩個部分構成:

因此,“河獻”代指西漢河間獻王劉德。


二、曆史背景

劉德(前171年-前130年)是漢景帝之子、漢武帝之弟,封于河間國。他以整理先秦古籍 聞名,曾廣泛收集《周官》《尚書》等典籍,對漢代儒學複興有重要貢獻。


三、文獻引用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辨職》中曾用“河獻”作對比:

“尋武陵才非河獻,識異淮南……”
此處以“河獻”喻指學識淵博之人,側面反映劉德在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曆史專稱,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漢代曆史或古典文獻的語境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劉德的事迹,可參考《漢書·景十三王傳》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運動幫興備身刀碧筒草籤承蕚塵至床闆答語點注洞出動脈硬化惡衣惡食法塵風淚眼風聲鶴唳絯蔽幹元攻陷寒族後廈話夜兼任驕獰燋壤今隸謹悫跨總犪駕困鬥老兩口老祖太爺連莖利時樓閣亭台賣老南朔培養費骈贅頗說千張青琴圊牏權謀染人熱魔容态盛妝事危累卵雙瞳剪水書簿束裝就道絲布四要飧粥鞀铎題目正名停落獻觞歊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