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态的意思、宛态的詳細解釋
宛态的解釋
含蓄曲折的情态。 唐 殷璠 《河嶽英靈集·劉眘虛》:“ 眘虛 詩,情幽興遠,思苦語奇,忽有所得,便警衆聽,頃東南高唱者數人。然聲律宛态,無出其右。”
詞語分解
- 宛的解釋 宛 ǎ 曲折:委宛。宛妙(聲音婉轉動聽)。宛轉(僴 )(a.輾轉;b.同“婉轉”)。 仿佛:宛然。宛如。宛若(仿佛,好像)。 姓。 宛 ā 〔大宛〕古代西域國名,在中亞西亞。 筆畫數:; 部首:宀
- 态的解釋 态 (態) à 形狀,樣:态度。狀态。姿态。形态。神态。動态。靜态。事态。情态。常态。變态。體态。生态。 一種語法範疇,多表明句子的主語和動詞之間關系。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宛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基本詞義
- 含蓄曲折的情态:該詞常用于描述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中蘊含的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強調情感或意境的曲折性。例如唐代殷璠評價劉眘虛的詩“聲律宛态,無出其右”,即指其詩韻律和情感表達細膩曲折。
- 柔美的姿态或動作:也可形容人或物的婉約美感,如女子的優雅儀态或花草樹木的柔美形态,常見于文學、藝術描寫中。
2.字源與結構
- “宛”字本義為曲折、柔順,引申為溫柔、低窪或隆起(如“宛丘”指中央凹陷的地形);“态”即情态、姿态。二者組合後,既保留“宛”的曲折性,又強化了形态或情感的細膩表達。
3.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多用于詩詞賞析,指語言或情感的含蓄美。例如:“情幽興遠,思苦語奇”的詩風配合“宛态”,形成獨特意境。
- 日常描述:可形容人的舉止溫柔婉約,或自然景物的柔美形态,如“步态宛約”。
4.讀音與示例
- 拼音:wǎn tài
- 示例造句:“她的宛态如弱柳扶風,令人心折。”(結合柔美姿态與含蓄情态的雙重含義)
“宛态”是一個兼具文學性和生活化的詞彙,既可指抽象的情感表達方式,也可指具體的形态美感。其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但核心均圍繞“含蓄”“柔美”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宛态的意思
宛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人或物體的姿态、風格或狀态。它可以表示優雅、婉約、柔美的特性,也可以表達變幻多樣、富有變化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宛态的部首是宀(宀字頭表示與房屋有關的字),全字共12畫。
來源
宛态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基本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宛丘之什》。在這首詩中,“宛丘”被描述為“柔遠其爾、宛丘則居”。宛丘在此指的是一種柔和、婉約的山勢,所以逐漸演化成了“宛态”的意思。
繁體
宛態(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宛态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即采用“宛態”的形式。其中,“宛”的下方用短橫表示,“態”的左半部分則寫成外邊框,較為複雜。
例句
1.她走路的宛态優雅而悠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河水在夕陽下宛态萬千,美得令人陶醉。
組詞
宛如、宛轉、宛然、宛丘、宛丘之什
近義詞
婉約、柔美、優雅、風姿
反義詞
呆闆、僵硬、粗糙、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