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生的意思、本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生的解释

(1).亲生父母。《隋书·薛孺传》:“ 收 初生,即与 孺 为后,养於 孺 宅。至於成长,殆不识本生。” 唐 白居易 《为崔相陈情表》:“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赠某官,臣今承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致堂 本 文定 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 文定 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士论有非之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可亦可》:“ 羊祜 无子,取弟子 伊 为子。及 祜 卒, 伊 不服重,曰:‘伯父养己,己不敢违,然无父命,宜仍还本生。’”

(2).亲生,生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及显贵,不復为本生母持服。” 清 姚鼐 《印松亭家传》:“其在京师,遭本生父母丧,哀甚,见者不能与言也。”《清史稿·礼志十二》:“ 光绪 十六年, 醇亲王 奕譞 薨,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

(3).指嫡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吾女可配 衍圣公 ,公为媒; 衍圣公 之本生胞姊可配公之子,吾为媒。”

(4).犹个人,自身。 唐 元稹 《估客乐》诗:“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5).巴利文意译,音译“闍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这两样,一是佛陀的本生,一是 孔子 的事迹,明明是连环图画,而且是宣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本生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核心义项,结合权威辞书与文献用例分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本来具有的生命或本性

指人或事物与生俱来的特质、天性。

出处:

《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101页)释为“天生的禀性”,如《庄子·养生主》所言“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隐含顺应本生之理。

用例:

“教育之道,在顺其本生而导之,非强加外铄。”


二、佛教术语:佛陀前世修行故事

音译“阇陀伽”(Jātaka),记录释迦牟尼成佛前的轮回事迹,强调因果与修行。

出处: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定义为“佛说自身过去世因缘之经文”,如《本生经》为巴利三藏重要组成部分。

用例:

“《九色鹿》故事源自敦煌壁画中的本生故事,宣扬舍己救人的菩萨行。”


三、古汉语延伸义:原始状态或本质

指事物未经修饰的初始样态,近“本真”“天然”。

出处: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释“本”为“木下曰本”,引申为根源;“生”为“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二者合指生命本源状态。

用例:

“陶渊明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乃求归本生之境。”


现代使用提示

当代语境中,“本生”一词多见于佛学典籍研究或哲学讨论,日常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文献区分其宗教义与哲学义,避免歧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文物出版社.
  3.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中华书局.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本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传统汉语用法和佛教术语两类:

一、传统汉语含义

  1. 指亲生父母或生身关系
    多用于古代文献,表示子女对亲生父母的称呼。例如《隋书》记载“殆不识本生”,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中“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

  2. 强调嫡亲血缘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提到“本生胞姊”,即嫡亲姐姐,突出血缘的直接性。

  3. 代指自身或个人
    唐代元稹诗句“本生得失轻”中,“本生”意为自身或个人的得失。

二、佛教术语

在佛教中,“本生”(巴利文Jātaka)指佛陀前生的修行故事,属于十二部经之一。例如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即描绘佛陀前世为鹿王救人的故事,用以传达佛教教义。

三、其他延伸用法

现代网络语境中,偶见“本生”作为自称代词(如“本女生”),但此用法非传统且权威性较低,可能属特定群体或方言表达。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案例或佛教本生故事细节,可参考《隋书》、白居易文集或敦煌艺术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童白区背鳍别晷伯通不了缘财贸脣齿相须大汉旦倈大请大受点的电脑东捞西摸分钗概云膏液寒烬悍虏含玉怀黄握白淮左回锋豁拳旌恤开饥荒扛荷愧愕裈裤连机碓厉音妙舞清歌描着模儿难当当逆藩牌风皮脸儿平关中前史峭快气愤钦和漆书驱除却行认杀润朗升堂入室市利试律诗翁双栖疏险四公子太宰碳化物贪赃枉法讬舍贤豆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