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n;cannon] 口徑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藥氣體壓力發射的重火器
亦作“ 火砲 ”。亦作“ 火炮 ”。 1.利用火力(火藥發明後用火藥)發射彈丸的重武器。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詩:“白羽矢飛先火礮,黃金甲耀奪朝暾。”《宋史·兵志九》:“﹝ 孝宗乾道 ﹞四年,幸 茅灘 教閲……兵分東西,呈大刀、火砲。”《說嶽全傳》第十六回:“在 三山口 各處緊要關隘,遍設伏兵火炮。”
(2).指鞭炮。 沙汀 《範老老師》:“接着他高高興興買了餅和火炮回去。”
火炮是口徑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利用化學能(火藥)或其他能源(如機械能、電磁能)發射彈丸的重型身管射擊武器,其射程超過單兵武器範圍。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火炮由炮身(含身管、炮尾、炮闩)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負責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架包含反後坐裝置、瞄準系統等輔助結構。其核心特征是通過火藥燃氣壓力或其他能源實現遠程投射。
2. 曆史起源 中國是火炮的發明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時期的火石炮(霹靂炮,1163年)。唐代已有類似武器的記載,如武元衡《出塞作》中提到的“火礮”。
3. 分類與特點
4. 應用領域 主要用于軍事領域,可摧毀裝甲目标、工事及進行火力壓制,現代火炮還涵蓋防空、反導等多樣化任務。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型號或技術參數,可參考權威軍事資料庫或百科來源。
《火炮》是一個指代火器的詞彙,它形容了能夠噴射彈丸并以火焰為力量的武器。下面将逐層分析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以及其來源、繁體字形、古代漢字寫法、例句,還包括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火炮》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火”和“炮”。其中,“火”是指火焰,也可以作為漢字的一個部首,“炮”則表示火炮本身。從筆畫來看,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4畫和9畫。
《火炮》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兵器發展。據考古學研究,火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宋朝時期。當時,火炮作為一種先進的武器,被廣泛應用于戰争中。
《火炮》的繁體字形為「火炮」,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結構,隻是筆畫稍有變化。例如,“火”字的繁體形态為「火」,而“炮”字的繁體形态為「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火炮的表示方式可能與今天有所不同。根據古籍和碑刻的記錄,古人在描述火炮時,可能使用了類似于「火之炮」或者「火器」等詞彙。這些詞彙都是指代類似火炮這樣的武器。
1. 我們在軍事博物館裡看到了一門古代的火炮,它龐大而威猛。
2. 這次軍演中,火炮的聲音震耳欲聾,令人印象深刻。
1. 火炮手
2. 火炮兵
3. 火炮發射
4. 火炮彈藥
1. 炮彈
2. 火器
3. 火箭
冷兵器
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我們了解到,《火炮》由“火”和“炮”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有4畫和9畫。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發展,并在宋朝時期開始廣為應用。這個詞的繁體形态為「火炮」,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與今天有所不同。例如,古代可能使用了類似于「火之炮」或者「火器」等詞彙來描述火炮。在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到《火炮》這個詞的用法和意義。此外,還為你提供了一些與火炮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