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谒的意思、候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谒的解釋

等候谒見。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一:“ 餘儔 ……吾鄉詩人也。 章泉先生 雅愛之,作書,使袖訪 韓仲止 ,及門,候謁甚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候谒是古漢語複合詞,由“候”與“谒”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等候拜見或等候接見,常用于描述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或求見者對尊貴者的恭敬等待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構詞分析

  1. 候:本義為“守望、觀察”,引申為“等待、問候”。《說文解字》釋“候”為“伺望也”,強調在特定場所或時間守候。
  2. 谒:指“禀告、陳述”,後特指“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禮記·曲禮上》載“聞始見君子者,辭曰:‘某固願聞名于将命者。’不得階主。適者曰:‘某固願見。’”鄭玄注:“谒,告也。”可見其表恭敬求見之義。

    二者組合為并列結構,共同強化“恭敬等待拜見”的行為内涵。

二、本義與典型語境

“候谒”指在特定場所(如府邸、官署外)等候通報名帖并獲得接見的過程,常見于古代官場與禮制場景:

三、用法特征與文化内涵

  1. 禮儀性:強調對尊卑秩序的遵從,需遵循“投刺(遞名帖)→ 等候 → 引入 → 拜見”的流程。
  2. 被動性:凸顯求見者的謙卑姿态,其能否被接見取決于對方意願,如《後漢書·逸民傳》載高士嚴光拒絕光武帝召見,“隱身不見,帝令以物色訪之”。
  3. 時間成本:等候時間長短反映身份差異,如白居易《初授拾遺》詩“奉诏登左掖,束帶參朝議”,隱含官員淩晨即需“候谒”宮門的制度。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流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文本研究或仿古語境。其核心行為(如預約等待、恭敬求見)仍存在于當代社交禮儀中,但“候谒”一詞的封建等級色彩已被淡化。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禮記譯注》(中華書局)
  4.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中國古代禮俗辭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網絡擴展解釋

“候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候谒(hòu yè)指等候谒見,即等待拜見地位較高或尊貴的人。該詞由“候”(等待)和“谒”(拜見)組合而成,強調在正式場合中等待會面的過程。


二、單字解析

    • 本義為等待(如“候車”“稍候”);
    • 引申為問候(如“緻候”“敬候起居”);
    • 也可指時節(如“氣候”“候鳥”)。
    • 指正式拜見(如“拜谒”“谒見”);
    • 也可表示到陵墓緻敬(如“谒中山陵”)。

三、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一:

“餘俦……吾鄉詩人也。章泉先生雅愛之,作書,使袖訪韓仲止,及門,候谒甚久。”
此例描述了詩人餘俦受推薦後,在韓仲止門前等候谒見的情景。


四、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或詞語演變,可參考《遊宦紀聞》等文獻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被澤蒙庥摽拂标序春幌畜田打颏歌道念電纜玷累刁鑽刻薄惇淳毦筆迩年跟班工業體系鼓慄憨直後蜀皇穹宇霍食江濆借鑒靜德廐牧殼菜黋朗連城珍力辨裡曲流行性詈言魯靈光殿輪扁邏娑橹人名山勝水乾煩青漣權綱全唐詩袡茵灑籤勺狀軟骨申诰生疎射宿詩聯疏客思力松布檀奴涏涏痛哭流涕外寄生外力危懸無心毫香火社先花後果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