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的意思、北嶽的詳細解釋
北嶽的解釋
見“ 北嶽 ”。
亦作“ 北嶽 ”。即 恒山 。五嶽之一。《書·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 北嶽 ,如西禮。” 孔 傳:“ 北嶽 , 恒山 。”《漢書·郊祀志上》:“十一月,巡狩至 北嶽 。 北嶽 者, 恒山 也。”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嶽的解釋 嶽 è 高大的山:五嶽(中國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稱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嶽丈。嶽父。嶽母。叔嶽。 姓。 '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北嶽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字面釋義
二、曆史與地理專指
恒山是中國曆代公認的北嶽:
- 地理位置:主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延綿至河北省保定市,為太行山脈支脈,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
- 五嶽地位:自西漢(公元前206年)起被列為北嶽,明代正式确立祭祀于山西渾源,1982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來源:中國政府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錄》
三、文化象征意義
- 帝王祭祀:
- 舜帝曾巡狩北嶽,後世帝王如北魏太武帝、清順治帝均在此舉行祭祀儀式,象征政權正統性與天地溝通。
來源:《史記·封禅書》
- 道教聖地:
- 恒山為道教“第五小洞天”,現存懸空寺、北嶽廟等古迹,融合儒釋道文化,體現“天人合一”思想。
來源:中國道教協會官網
- 文學意象:
- 詩詞中常以“北嶽”代指北方邊塞或堅毅精神,如金代元好問《登恒山》:“雲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
四、現代權威定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
北嶽:特指恒山,五嶽之一。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古代帝王封禅、祭祀之地,道教重要發祥地。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結論:北嶽既是地理實體恒山的專稱,亦承載中國古代祭祀文化、宗教哲學及文學意象,為中華文明“山嶽崇拜”的核心載體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北嶽”是中國五嶽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北嶽指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是五嶽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古稱“太恒山”“玄武山”,《尚書·禹貢》中已有記載,秦漢時期正式确立為北嶽。
二、曆史淵源
- 起源:舜帝北巡時封恒山為北嶽,視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 典籍記載:《漢書·郊祀志》明确記載“北嶽者,恒山也”。
- 地位變遷:明末清初被正式列為五嶽之北嶽,1982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三、地理與文化特色
- 自然景觀:以天峰嶺、翠屏山雙峰對峙為特色,山勢險峻,被譽為“絕塞名山”。
- 人文價值:道教發祥地之一,留存懸空寺等著名古迹,曆代文人題刻衆多。
四、常見誤區
- 誤指其他山嶽:部分資料誤将湖南衡山北峰稱為北嶽(如),實為混淆南嶽與北嶽。
- 名稱混淆:恒山在曆史上有“常山”“元嶽”等别名,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山西省官方旅遊資料或《恒山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隘路變隔碧楮波溢儳羼朝秀瞋怒雨出國單兵孤城窞處雕舄耋民端泐耳濡目及耳聞則誦返斾風雨晦暝佛多貫朽粟陳海叵羅後媽畫壁悔懼虎籙绛雲奸奸賤斂貴出建築角皮經穴錦披進退兩端拘究開鑼喝道空帷闊大牢什子淚臉陵宇裡談巷議碼子面朋挪借平地起雷剖陳前說淺妝樵蘇僑住清蟾融洽無間繩裁神虬攝齊蝕敗石玺壽華桃李人巷族鹹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