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翰荟萃之處。 唐 王勃 《乾元殿頌》:“詞庭吐鳳,翫鳥迹於春黌;書帳翻螢,閲蟲文於夏閣。” 唐 王勃 《梓州慧義寺碑銘》:“披翰苑而長鳴,下詞庭而闊步。”
(2).指翰林院。 唐 韋元旦 《早朝》詩:“詞庭草欲奏,溫室樹無言。”
“詞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詞庭(cí tíng)由“詞”與“庭”組合而成:
文翰荟萃之處
指文人雅士聚集、創作詩文的場所。例如唐代王勃在《乾元殿頌》中寫道:“詞庭吐鳳,翫鳥迹於春黌”,以“詞庭”比喻文采飛揚的環境。
指代翰林院
翰林院是古代掌管文書、編修典籍的官署,因彙聚文學精英,“詞庭”也作為其代稱。如王勃《梓州慧義寺碑銘》提到“披翰苑而長鳴,下詞庭而闊步”,将“詞庭”與“翰苑”(翰林院)并列。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乾元殿頌》等唐代文獻或權威詞典。
意思:詞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詩詞的氛圍和境界。
拆分部首和筆畫:詞庭的拆分部首為讠(言字部),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詞庭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華黍之什·哀時命》中,用于描述詩歌的氣氛和韻味。
繁體:詞庭的繁體字為《詞庭》。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中,詞庭的寫法與現代無明顯差異。
例句:他的作品充滿了詞庭,讓人沉浸其中,如同置身詩詞的境界。
組詞:詞庭構成詞語的一部分,通常不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
近義詞:韻緻、詩意、詞館。
反義詞:平淡、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