锓闆的意思、锓闆的詳細解釋
锓闆的解釋
刻書。 宋 範浚 《答姚令聲書》:“得足下去月尾書……首及妄人假僕姓名和《元祐賦》,鋟闆散鬻。”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下:“後□□出藩入從,仕路通顯,菴僧模字鋟闆,揭之楣間。”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此書方謀鋟闆,期與《索隱》并傳。”
詞語分解
- 锓的解釋 锓 (鋟) ǐ 雕刻:锓版。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闆的解釋 闆 (⑥闆) ǎ 成片的較硬的物體:案闆。闆子。木闆。闆上釘釘。 诏書:诏闆。 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打節拍的樂器,又指歌唱的節奏:檀闆。鼓闆。一字一闆。荒腔走闆。 不靈活,少變化:死闆。呆闆。 硬得像
網絡擴展解釋
“锓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ǐn bǎn,其核心含義為刻書,即雕版印刷的工藝。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解釋:指通過雕刻木闆來制作書籍印刷模闆的工藝,屬于古代印刷技術的重要環節。
-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宋、元、清等朝代文獻刻印的記載,常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
曆史用例
- 宋代:範浚在《答姚令聲書》中提到“锓闆散鬻”,指有人冒名刻印《元祐賦》并售賣。
- 元代:韋居安《梅磵詩話》記載僧人将文字刻闆後懸挂于門楣,體現锓闆的文化傳播功能。
- 清代:葉廷琯《吹網錄·鈔輯》提及“方謀锓闆”,說明刻書是文獻保存的重要方式。
綜合解析
- 工藝意義:锓闆是中國古代印刷術發展的關鍵步驟,推動了書籍的批量生産和文化傳播。
- 現代關聯:該詞現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史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屬于專業術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雕版印刷的具體流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文獻或相關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锓闆的意思
《锓闆》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一種用來平整托盤或穩定模具的金屬或木制闆。它通常被用來在制造和加工過程中,保持工件的平穩以确保質量和安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锓闆》的部首是金(钅),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钅(1畫)和闆(8畫)。
來源和繁體
《锓闆》一詞源自古代漢字,并在現代漢語中延續使用。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鋟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锓闆》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詳細的文獻記載,我們無法得知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锓闆》的例句:
- 請使用锓闆平整托盤上的産品,以免損壞。
- 這個模具穩定性不好,需要一個更堅固的锓闆。
- 工人們用錘子将锓闆敲打平整,以确保産品的尺寸準确。
組詞
與《锓闆》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锓闆》意思相近的詞彙是:"制闆"、"整闆"。
與《锓闆》意思相反的詞彙是:"歪闆"、"不平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