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加恩撫養。《漢書·疏廣傳》:“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餘日。”《新唐書·劉蕡傳》:“念百姓之怨痛,在擇良吏以任之,使明惠養之術。”《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五年》:“夫一家之長,必惠養子孫;天下之君,必惠養兆民。”
(2).猶豢養。 清 唐孫華 《責貓》詩:“惠養及二載,肥澤若可悅。”
“惠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解釋:
“惠養”由“惠”(恩惠、優待)和“養”(滋養、培養)組合而成,本義指通過恩惠的方式滋養或培養他人,使其受益。例如在教育或社會政策中,可表示以關懷和資源支持促進個人或群體的發展。
加恩撫養:
古代多用于描述君主、長輩對臣民或後代的恩惠性撫育。如《漢書·疏廣傳》提到“聖主所以惠養老臣”,指帝王用財物優待老臣;《資治通鑒》中則以“惠養兆民”比喻統治者對百姓的關懷。
豢養:
清代唐孫華在《責貓》詩中用“惠養及二載”形容對動物的飼養,此處略帶“豢養”的日常化含義。
現代語境中,“惠養”多用于抽象層面,例如政策制定、教育理念等,強調通過資源傾斜或人性化措施實現良性發展(如“惠養弱勢群體”)。需注意其古典義項與當代用法的區别。
總結來看,該詞核心是“以恩惠滋養”,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對象(人、群體或動物)及行為性質(優待、培養或豢養)。
惠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2個部首組成:心(⺗部)和養(⺿部),共8畫。它來源于古代漢字,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在繁體字中,惠養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惠養的寫法稍有不同,以“惠養”為主。養的字形中,使用了食物Radical(⺼)作電話本部首,旨在表示“養育、滋養”。因此,惠養的整體意思是“以仁慈和關懷來滋養他人的成長和發展。”
以下是一些關于惠養的例句:
1. 他用愛心和關懷惠養着這個孩子。
2. 這個項目旨在惠養弱勢群體,幫助他們實現自我發展。
惠養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惠民養老:通過制定政策和提供福利,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2. 惠及全民:政府的政策措施使整個社會都得到了實質性的好處。
此外,還有一些與惠養相關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關懷、培育、滋養
反義詞:虐待、忽視、傷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