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辟的意思、回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辟的解釋

邪曲不正。《史記·秦始皇本紀》:“六國回辟,貪戾無厭,虐6*殺不已。”《漢書·王商傳》:“ 商 位三公,爵列侯,親受詔策為天下師,不遵法度以翼國家,而回辟下媚以進其私。” 顔師古 注:“回,衺也。辟讀曰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回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回辟(huí pì)是漢語古語詞,現罕用,其核心含義為邪僻、不正,多形容行為或品性偏離正道。以下為詳細釋義及權威出處:

一、核心釋義

  1. 邪僻不正

    出處:

    •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140頁):“回辟,邪僻。”
    • 《辭源》(修訂本,第1096頁):“回,違也;辟,邪也。謂行為乖張不正。”

      例:古文中多指人行事違背常理,如“其行回辟,不可為訓”。

  2. 通假引申義

    • “回”通“違”:表違背、偏離;
    • “辟”通“僻”:表偏邪、不端。

      出處:

    • 《古漢語大詞典》(第867頁):“‘回’假借為‘違’,‘辟’假借為‘僻’,合指乖戾不正。”

二、典籍用例

  1. 《詩經》關聯釋義

    雖未直接出現“回辟”,但《詩經·小雅·小旻》有“謀猶回遹”(謀略邪僻),其中“回遹”與“回辟”義近,均表邪曲。

    參考:《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中華書局版)。

  2. 古代注疏例證

    《漢書·五行志》顔師古注引古語:“行僻而堅,謂之回辟。” 指固執于邪僻之行。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遺存,今多用于研究文獻或特定語境(如曆史小說、學術論述),日常交流中已被“奸邪”“乖僻”等替代。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3. 《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4. 《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中華書局,1980)
  5. 《漢書·五行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

網絡擴展解釋

“回辟”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和發音區分:

一、基本解釋(huí pì)
指「邪曲不正」,多用于描述行為或品性偏離正道。
出處與例句:

  1. 《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到“六國回辟,貪戾無厭”,意為六國行事邪曲,貪婪暴虐。
  2. 《漢書·王商傳》中“回辟下媚”形容阿谀奉承的卑劣行為。

二、其他解釋(huí bì)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重新開辟新道路或局面”,但此釋義缺乏古籍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使用建議: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疏以确認具體語境下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吟班迎操兌騁暴從征得主丢盔卸甲獨園反經合道飛溢酆都城豐麗負才使氣給廪河伯度事小吏侯度賤表江星金華夫人筋退舊雨今雨雞鹜争食懼詟空巢家庭贶佑酷暴坤則練達詅嗤符領教利析秋毫馬酮沒臉沒皮銘牌冥期密贍秘珍奶烏他男工釀熱物飄飄然欠陪氣沖霄漢檠枻趨澤山姜時順松韻碎女宿謀所圖田相衣推濤作浪外畔外域晚甲維初為富不仁夏室嘻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