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檠枻的意思、檠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檠枻的解釋

矯正弓弩的器具。《荀子·非相》“接人則用枻” 唐 楊倞 注:“ 韓侍郎 雲:‘枻者,檠枻也,正弓弩之器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檠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拼音與含義
    讀作qíng yì,指矯正弓弩的器具。其中“檠”本義為矯正弓的支架,“枻”在此語境中特指與弓弩相關的校正工具。

  2. 出處與注解
    源自《荀子·非相》中“接人則用枻”一句,唐代學者楊倞引用韓侍郎的注釋:“枻者,檠枻也,正弓弩之器也。” 說明該詞用于描述調整弓弩形态、增強其功能性的工具。

  3. 功能解析
    古代弓弩易因材質或使用變形,需用“檠枻”固定并矯正,類似現代器械維修工具。這一器具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實用價值。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可參考“榜”(矯正弓弩的木片)、“矯”(糾正動作)等;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但可引申為“弛弓”(未矯正的松弛狀态)。

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研究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荀子》原文及古代訓诂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檠枻》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檠枻》(qíng yì)這個詞是指握住捆綁着敵人手腳的繩索。在古代戰争中,當敵人被擊敗并被俘虜時,常用檠枻來束縛他們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檠枻》這個詞的部首是木(mù),前者有十五畫,後者有十三畫。 來源 《檠枻》這個詞來源于《尚書·周書·秃發九罭》:“黃帝女陽分,生高陽、驷、骓、踣、檠枻。”檠枻這個詞在古代常用來表示用繩索捆綁俘虜。 繁體 《檠枻》的繁體字是「檠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檠枻》在古時的寫法為「檠柹」,意思相同。 例句 1. 在戰場上,勝利者會用檠枻來束縛敗者的行動。 2. 俘虜們被檠枻牢牢地綁在一起,無法逃脫。 組詞 檠枻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 檠枻沒有常見的近義詞。 反義詞 在這個語境下,檠枻的反義詞是自由。 這是關于《檠枻》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