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畔的意思、外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畔的解釋

(1).周圍的邊沿。《詩·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 唐 孔穎達 疏:“樊圃謂之園,然則園者,外畔藩籬之名。”

(2).反叛;背叛。畔,叛。《後漢書·朱浮傳》:“匹夫媵母尚能緻命一餐,豈有身帶三綬,職典大邦,而不顧恩義,生心外畔者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解釋

  1. 周圍的邊沿

    • 釋義:指某物外圍的邊界或邊緣地帶,強調與中心區域的相對位置。
    • 出處:唐代孔穎達在《詩經·豳風·七月》的注解中提到“樊圃謂之園,然則園者,外畔藩籬之名”,此處“外畔”指園圃的邊界。
    • 示例:如“外畔藩籬”形容用籬笆圍成的外圍區域。
  2. 反叛;背叛

    • 釋義:通“叛”,表示背離原有立場或效忠對象。
    • 出處:《後漢書·朱浮傳》中記載“生心外畔者乎”,即用此義。
    • 示例:多用于描述臣子背叛君主或下屬背離上級的行為。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外(wài)和畔(pàn)。其中,<外>是由兩個部首組成:一點水(氵)和人(亻),它的筆畫數為5畫;<畔>是由草字頭(艹)和半(丿)組成,它的筆畫數為8畫。 <外畔>這個詞來源于《詩經·秦風·外婼》:“駕我旁之外畔。”在這篇古詩中,<外畔>用來形容一種地理位置,表示村莊或田地的外側、邊際之意。它的繁體字寫作「外畔」,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外>的古字形式為「」,謂是雙手張開的形象,象征着外部、外界。而<畔>的古字形式為「」,是以草字頭為底部,上面則有許多地名和古代人名都是以這個部首為基本構造。 以下是一些使用<外畔>的例句: 1. 他們漫步在湖畔,享受着甯靜的景色。 2. 農田的外畔長滿了鮮花和青草。 3. 看着窗外的河畔,我感受到了甯靜和安甯。 一些與<外畔>相關的組詞包括: 1. 畔田:指位于田地邊緣的地塊。 2. 外景:指位于室外的景色或背景。 3. 湖畔:指湖邊的地方。 與<外畔>近義的詞語有:外側、邊緣、鄰近等。 與<外畔>相反義的詞語有:内側、中心、核心等。 總結起來,<外畔>這個詞語源自古代古籍,以形容詩人眼中的美麗場景,特指村莊、田地的外側。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更好地理解漢字的形成和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