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回辟的意思、回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回辟的解释

邪曲不正。《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6*杀不已。”《汉书·王商传》:“ 商 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詔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回辟下媚以进其私。” 颜师古 注:“回,衺也。辟读曰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回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回辟(huí pì)是汉语古语词,现罕用,其核心含义为邪僻、不正,多形容行为或品性偏离正道。以下为详细释义及权威出处:

一、核心释义

  1. 邪僻不正

    出处:

    •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140页):“回辟,邪僻。”
    • 《辞源》(修订本,第1096页):“回,违也;辟,邪也。谓行为乖张不正。”

      例:古文中多指人行事违背常理,如“其行回辟,不可为训”。

  2. 通假引申义

    • “回”通“违”:表违背、偏离;
    • “辟”通“僻”:表偏邪、不端。

      出处:

    • 《古汉语大词典》(第867页):“‘回’假借为‘违’,‘辟’假借为‘僻’,合指乖戾不正。”

二、典籍用例

  1. 《诗经》关联释义

    虽未直接出现“回辟”,但《诗经·小雅·小旻》有“谋犹回遹”(谋略邪僻),其中“回遹”与“回辟”义近,均表邪曲。

    参考:《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中华书局版)。

  2. 古代注疏例证

    《汉书·五行志》颜师古注引古语:“行僻而坚,谓之回辟。” 指固执于邪僻之行。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遗存,今多用于研究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历史小说、学术论述),日常交流中已被“奸邪”“乖僻”等替代。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
  3. 《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4.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
  5. 《汉书·五行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网络扩展解释

“回辟”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发音区分:

一、基本解释(huí pì)
指「邪曲不正」,多用于描述行为或品性偏离正道。
出处与例句:

  1.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六国回辟,贪戾无厌”,意为六国行事邪曲,贪婪暴虐。
  2. 《汉书·王商传》中“回辟下媚”形容阿谀奉承的卑劣行为。

二、其他解释(huí bì)
在部分现代词典中,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重新开辟新道路或局面”,但此释义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使用建议: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疏以确认具体语境下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把舵伴舞辩口筚路蓝褛猜谜陈列品床垂床闼粹善翠羽盖戴高帽低哑发困阀閲飞仙盖奉供蜂铃风宣奉移浮骖凫山顾靳横带鸿毛叫魂纪传尽忠报国久旱逢甘雨挤压踞齿倨横焌黑灵剑凌慢灵笤林木旅游鞋麻腐满员马王菜梦奠绵阳市密涂皮弁服品令跂踵日间珊珊来迟烧财神十二拾弄锁梃儿天目山挺胸叠肚闱艺文本温石闲步晓钟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