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經合道的意思、反經合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經合道的解釋

見“ 反經合義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反經合道是一個具有哲學思辨色彩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表面上違背常理或常規,實則符合更高層次的道理或原則。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1. 反經

    “反”指違背、反轉,“經”本義為織布的縱線,引申為常理、規範(如“經書”“經典”)。合指突破常規路徑或傳統準則。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朱熹注:“反經合權,亦中道也。”

  2. 合道

    “合”即契合,“道”指根本規律(如道家之“道”或儒家之“天道”),意為最終回歸本質規律。

    《莊子·胠箧》:“殚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 體現超越形式束縛以達本質的思想。


二、哲學内涵與辯證關系

該成語揭示了兩層辯證統一關系:


三、用法與實例

  1. 文學應用

    古典小說常以此描寫謀略,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空城計”看似違背兵法規條,實則契合“虛則實之”的戰争哲學。

  2. 現代引申

    在創新領域指打破思維定式(如颠覆式技術創新),形式上“反傳統”,本質上推動進步。


四、權威詞典釋義


參考文獻

  1.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
  2.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
  3.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
  4.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反經合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表面上看似違背常規或常理,但本質上仍符合道義準則。該詞強調在特殊情況下,通過突破傳統方式實現正當目标。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明代徐渭的雜劇《女狀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矯诏誅羌,反經合道。” 描述通過非常手段達成符合道義的結果。

三、用法特點

  1.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評價特殊情境下的行為(如“他此舉可謂反經合道”)。
  2.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隱含對靈活變通的認可。
  3. 結構:聯合式成語,古代漢語用法。

四、近義詞

五、例句參考

《女狀元》中虛構的“矯诏誅羌”情節,即通過僞造诏書誅殺叛将,雖違背程式卻符合大義,是典型用例。

注:如需更多典故考證,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憫百計千心暴尩邊韶懶逋播不阿長興成緻赤仄錢黨錮誕基凋瘠刁潑地券抖手垛募放錢飯鍋瘋子浮消感愁圪擠個人主義功幹挂鞋匦函海草函列鹄國錦缋開頂風船瞌睡漢诳脅款襟刲刺蠟種鱗宗介族漏夕律僧内庭鳥食破獍乾基遷渝情報檢索勤慤戚意剩員施濟石片石器收費擡駕塔樓檀輪逃越通草花往天為下無往不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