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侯度的意思、侯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侯度的解釋

為君之法度。《詩·大雅·抑》:“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 鄭玄 箋:“侯,君也。……故又戒鄉邑之大夫及邦國之君平女萬民之事,慎女為君之法度,用備不億度而至之事。” 晉 陸雲 《贈顧骠騎·有皇》詩:“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侯度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複合詞,指古代諸侯應遵循的法度規範,常見于先秦典籍。該詞由“侯”(諸侯爵位)與“度”(法度)組合而成,強調分封制下諸侯對中央政權的責任義務。

一、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侯度”特指周代分封制度中,諸侯需遵守的禮儀、職貢、軍事等國家法度,是維護宗法秩序的核心概念。例如《詩經·大雅·抑》載:“謹爾侯度,用戒不虞”,鄭玄注:“侯,君也;度,法也。言諸侯當慎守君王之法。”

二、古籍用例

  1. 政治層面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引用晉文公語:“王章侯度,不可逾也”,表明諸侯需服從周天子頒布的典章制度。

  2. 禮制層面

    《禮記·曲禮》記載諸侯“侯度既明,朝聘以時”,強調遵循定期朝觐、納貢的禮儀規範。

三、詞義演變

漢代以後,“侯度”詞義擴展為泛指官員應恪守的職責,如《後漢書·班彪傳》雲:“内奉侯度,外禦侵侮。”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漢語教學領域,收錄于《古漢語常用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四、學術參考

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侯度’反映周代‘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等級制度,是先秦政治術語的典型代表。”(中華書局,1999年)

網絡擴展解釋

“侯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作為成語的釋義(現代常用)

發音:hóu dù
基本含義:指人們在處理事情或對待他人時态度謹慎、小心翼翼,不敢輕易妄動。
詳細解釋:


二、作為古籍中的用法(曆史語境)

核心含義:指“為君之法度”,即君主治理國家應遵守的準則。
文獻來源:

  1. 出自《詩經·大雅·抑》:“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鄭玄注:“侯,君也……慎女為君之法度。”
  2. 晉代陸雲《贈顧骠騎·有皇》詩:“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用法解析:

三、補充說明

  1. 發音差異:現代成語中讀作“hóu dù”,但在部分方言(如地名“閩侯”)中“侯”讀“hòu”,需注意區分。
  2. 使用場景:
    • 現代多用于形容謹慎處世的态度(如職場、人際交往)。
    • 古籍引用時多與治國理政相關,具有曆史語境色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啽呓扒皮悲慽閉口藏舌長虺成蛇澄簡賜牀調羹醋海打扒角大常彈诋當機立決地境鬥絶法蘭西法律部門法律文件輔邑竿頭一步共釂鼓腹擊壤貴弟锢疾漢家黃犢懽好回念混一鹡鴒疾動疾首蹙額卷手诓惑領港絡幕馬床馬尼拉麻蒙胧門神莫賀弗抹灰層衲被奴視賠了夫人又折兵平入平出清淡清歡請仙驅逼取憐羣後市歡說話訟矢蒜鉢子涏涏畏欽孝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