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國以外的地區或國家。《後漢書·西域傳論》:“ 漢 世 張騫 懷緻遠之略, 班超 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隋書·裴矩傳》:“﹝ 高麗 ﹞今乃不臣,别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新唐書·林蘊傳》:“國家有西土,猶右臂也。今臂不附體,北彌 豳 郊,西極 汧 隴,不數百裡為外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凡外域投誠之難民寄居各猛者,俱行賑卹。”
外域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指本國疆域以外的地區,即異國或邊疆以外的地域。該詞強調地理或政治意義上的“外部疆界”,常帶有區别于本土的文化與空間屬性。例如:
“漢朝曾與匈奴争奪外域控制權。”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32頁。
異族統治的區域
古代文獻中特指中原王朝未直接管轄的邊遠地帶,如西域諸國。
例證:《後漢書·班超傳》載“威震外域”。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24頁。
現代引申用法
在跨文化語境中可指非本國的領域或文化圈,如“外域文化”“外域商品”。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第4281頁。
“外域”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維度對其含義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三、現代擴展與語境
四、例句參考
“外域”既包含曆史地理的實指意義,也在當代衍生出虛拟空間的象征含義。如需更多文獻用例或遊戲設定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
奔命柴扉朝台馳魂宕魄饬厲出乖弄丑楚岫瑤姬從今惡食芳序峯腹風言風語浮慮拂舞谷坊珪珙龜化城貴重鼓盞候驿薦福角帶噭噪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鲸骞金馬署幾舄開斥斂缗連染裂眦嚼齒辂客臝葬慮佚卯時毛羽未豐蹑擊狍鸮平臯乞措大氣候七命罄困奇人绮馔群疠商憑繩枉史家時喬受暑死敗同學究突突囔囔武裝無足挂齒牙遐國賢門現世報膝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