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悔遁的意思、悔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悔遁的解釋

謂翻悔而改變主意。《楚辭·離騷》:“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姜亮夫 校注:“ 王逸 以為悔恨隱其情,近之。悔者悔其成言,遁者不依成言而為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悔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傳統解釋:指“翻悔而改變主意”,即原本達成約定或共識後,因後悔而違背初衷。例如《離騷》中的詩句“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描述屈原對楚王背棄諾言的失望。

  2. 現代擴展:部分詞典(如)将其延伸為“悔過自新,避開世俗紛擾”,強調在認識到錯誤後主動遠離紛争、修身養性。但這種解釋更偏向于結合“悔”與“遁”的單獨字義,并非古典文獻中的直接用法。

二、詞源與用法

三、使用建議

在古典文學賞析中,建議采用傳統釋義;現代語境下若需表達“悔過後隱世”的概念,可結合具體語境說明,避免直接替換原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楚辭》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悔遁

悔遁(huǐ dùn)是一個成語,表示為了悔過而逃亡躲藏起來的意思。悔遁的詞義中,悔指的是後悔,遁指的是逃避。

悔遁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悔的部首是心,遁的部首是辵。悔遁的總筆畫數為16畫。

悔遁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著作《莊子》中的一段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叫悔過的人因為對自己的過去行為感到懊悔不已,于是決定逃避世俗的紛擾而隱居于山林之間。

在繁體字中,悔遁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中,悔遁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悔遁的字形逐漸穩定。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萬分懊悔,決定悔遁于此,遠離塵嚣。

與悔遁相關的組詞有:悔過、悔過自新、遁世、遁入空門等。

與悔遁近義的詞有:悔過自新、遁世、出走、隱退等。

與悔遁反義的詞有:執迷不悔、執拗、堕落、沉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