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合歡的别名。《佩文韻府·平蒸》“馬塍”引《本草》:“合歡花一名馬塍花。” 清 曹寅 《入靈谷寺》詩:“馬塍酹客穿陵隧,鴨腳幹霄逼相輪。”
(2).地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西。 宋 代以産花著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馬塍藝花》:“ 馬塍 藝花如藝粟, 槖駞 之技名天下。”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熙朝樂事》:“其時, 馬塍 園丁競以名花荷擔叫鬻,音中律呂。” 清 趙翼 《管公祠香菊》詩:“吾鄉近年菊事繁,園戶俱工 馬塍 藝。”參閱《嘉慶一統志·杭州府二·古迹》。
“馬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結合不同來源信息綜合說明如下:
指合歡花的别稱。
指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部的一處地名。
部分資料提到“馬塍”可比喻正直剛強的品性,因“馬行田埂不曲折”的意象衍生而來,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文獻或地域信息,建議查閱《佩文韻府》《西湖遊覽志馀》等古籍,或杭州市地方志。
馬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馬(骨頭)和塍(土地)。下面将介紹馬塍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馬塍的拆分部首為馬和土,分别擁有馬部首和土部首。整個字共有12個筆畫。
馬塍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馬塍最初的意義是指農田中的田埂。隨着時間的推移,馬塍的概念逐漸演變,不再隻代表農田中的田埂,還涵蓋了與農業生産相關的各種土地和道路的意義。
馬塍的繁體字為馬塍。
馬塍在古時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馬的部分通常采用三點水的寫法,而塍的部分則是采用冖和土的組合,類似于“冢”的寫法。
1. 田裡的馬塍需要經常澆水以保持濕度。
2. 農民們修整了田間的馬塍,使得農作物的生長更加順利。
馬背、塍上、馬道、道塍
田埂、寬塍、土埂
田地(與馬塍相對,代指開發好的田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