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不畏艱難。 南唐 李中 《送相裡秀才之匡山國子監》詩:“已能探虎窮《騷》《雅》,又欲囊螢就典墳。”
“探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àn hǔ,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主要涉及以下兩種釋義:
比喻不畏艱難
這是傳統解釋中的核心含義,源自南唐詩人李中的詩句:“已能探虎窮《騷》《雅》,又欲囊螢就典墳。”。形容人像深入虎穴探查一樣,勇敢面對困難或挑戰,常用于贊揚堅毅、果敢的品格。
例句:他孤身探虎,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探察敵情或試探對手意圖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探”指探索,“虎”象征危險對象,引申為探查敵對勢力的動向或意圖。這一用法更偏向策略性行為,例如軍事或競争場景中的情報搜集。
兩種釋義的側重點不同:
《探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這個詞彙由“探”和“虎”兩個字組合而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同時也會給出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手、又
筆畫:11
來源:《說文解字》中的一個字解釋為“徑行逮也”,意為沿着一條路徑走去。引申為探尋、探讨、探求等意義。
繁體:探
古時候漢字寫法:探
例句:他在森林中探尋着動物的蹤迹。
拆分部首:虍、兒
筆畫:8
來源:虎指的是一種猛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視為勇猛、威武的象征。
繁體:虎
古時候漢字寫法:虎
例句:他的勇氣就像一隻猛虎,無所畏懼。
探索、探險、探察、探訪、探知
尋找、追蹤、發現、探究、查明
掩藏、隱匿、隱藏、保密、回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