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國的意思、平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國的解釋

(1).承平守成之國。《周禮·秋官·大司寇》:“刑平國,用中典。” 鄭玄 注:“平國,承平守成之國也。” 孫诒讓 正義:“注雲平國,承平守成之國也者,謂立國日久,承平無事者也。” 唐 王維 《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副至仁之納隍,用輕典於平國。”

(2).治國。《公羊傳·隱公元年》:“公将平國,而反之 桓 。” 何休 注:“平,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平國”的漢語詞典釋義

“平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獨立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平定國家(的禍亂);使國家安定

2. 治理國家;公平治理國家

總結

“平國”作為古語詞,其核心含義一是平定國家禍亂,使其安定(側重行動與結果),二是以公平之道治理國家(側重治理方式與原則)。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古代文獻語境,其含義多與建立秩序、施行公正的治國理念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平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及來源如下:

一、承平守成之國

指立國已久、處于和平穩定狀态的國家。這一含義源自《周禮·秋官·大司寇》中“刑平國,用中典”的記載,鄭玄注解為“平國,承平守成之國也”,即指長期安定的國家。唐代王維在《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中也曾引用此意。

二、治國

指治理國家,動詞用法。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公将平國,而反之桓”,何休注“平,治也”。此處的“平”與“治”同義,強調對國家事務的管理。

補充說明

  1. 詞源特點:兩種含義均源于古代典籍,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文研究。
  2. 與曆史政權的關系:需注意“平國”與曆史上的“北平國”“南平國”等政權名稱無直接關聯,後者為特定割據政權的名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周禮》《公羊傳》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案理白首北面襃勉别緒不溯既往涔滴抄家成倍塵網赤道洋流串通春司從事衫錯非低蛾峨髻厄劫梵方方喪費口唇浮葉高豔供銷狗碰頭鈎止鬼鳥國艱涵容合目後底花友家量建省濟世安邦九裂镌發叩診錘禮禁懋敦美人面條撚須跑驢朋義辟回遷葬清單請托赇納入貨審諟司法局送别酸性染料隨機應變為行無伍屋引相赢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