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心俯首的意思、降心俯首的詳細解釋
降心俯首的解釋
謂虛心下氣,恭順服從。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遂令天下學子,雖有絶學高志,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於詩賦帖括之業,而通人碩儒,蹉跎不第。”
詞語分解
- 降心的解釋 平抑心氣。《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魏書·刑罰志》:“而長吏鹹降心以待之,苟免而不恥,貪暴猶自若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 太宗 時與 明 議和, 莊烈
- 俯首的解釋 ∶低下頭俯首做畫 ∶比喻順從俯首聽命詳細解釋.低頭。 漢 賈誼 《新書·過秦上》:“ 百粵 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史記·太史公自序》:“ 遷 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
網絡擴展解釋
“降心俯首”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iàng xīn fǔ shǒu,其核心含義是虛心下氣、恭順服從,常用于描述對權威或強勢者的屈服态度。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基本解釋
- 釋義:指主動降低心氣、低頭順從,強調心甘情願的服從狀态。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降心”(抑制心志)和“俯首”(低頭)兩部分組成,共同強化謙卑的意象。
二、出處與背景
- 來源:最早見于梁啟超的《變法通議·論科舉》。文中提到科舉制度迫使學子“降心俯首,以肆力于詩賦帖括之業”,揭示了該詞與被動服從社會規則的關聯。
- 時代背景:作為近代成語,其産生與清末社會變革中對傳統制度的批判密切相關。
三、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 適用情境:多用于描述對權威、強者或不可抗力的服從,如職場、傳統禮教等場景。例如:“面對嚴厲的上司,他隻能降心俯首。”
- 情感色彩:中性偏消極,隱含無奈或被動妥協的意味,但也可用于褒義語境中表示謙遜态度。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俯首帖耳、低聲下氣、逆來順受(均強調順從,但“俯首帖耳”更顯卑微)。
- 反義詞:桀骜不馴、針鋒相對(強調反抗或不屈)。
五、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或狀語,如:“他降心俯首地接受了批評”。
- 例句:梁啟超原文中,學子因科舉制度“降心俯首”,放棄學術理想而鑽研應試技巧。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降心俯首”既可用于描述被迫服從,也可反映主動謙遜的态度,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降心俯首
《降心俯首》是一個成語,意為降低自己的姿态,屈服于他人或事物。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态度謙虛,虛心接受、順從他人的情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降(阝土+卩)心(忄心)俯(人+八⺆)首(首)。
來源:《禮記·玉藻》篇中有“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忠言逆耳利于行、毀譽同聲何足怪?...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美,道高尚者求之不得,大勇者抗之不勝。”之段落,于是後世有“降心俯首”一詞。
繁體:降心俯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降心俯首
例句:在面對長輩時,我們應該降心俯首,虛心接受他們的教誨。
組詞:降低、心态、俯從
近義詞:低頭、卑躬、屈服
反義詞:高傲、驕傲、不屑一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