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棰的意思、棒棰的詳細解釋
棒棰的解釋
(1).捶打用的木棒。多在洗衣時用以捶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二回:“説聲未了,早跑出四五個鴉頭,手裡都拿着門閂棒棰,打将出來。”
(2).方言。指人參。《東北人民抗日歌謠·早把鬼子打回東洋去》:“小妹妹,小妹妹,咱倆上山挖棒棰……咱們的棒棰多麼好,吃了渾身長力氣。” 大群 《小礦工》:“我聽說他在二十歲那年,一怒把蒙奸住的蒙古包,給縱火燒掉了,跑到山裡挖‘棒棰’,後來就參加了抗 日 。”
詞語分解
- 棒的解釋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稱)。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體力強,能力大,成績好,水平高:功課棒。身體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棰的解釋 棰 í 短木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棰暴國,齊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馬棰擊亭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棒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1.本義
指捶打衣物用的木棒,通常用于洗衣時敲打衣物以去除污漬。這一用法在傳統生活中較為常見,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提到的“門闩棒棰”即為此類工具。
2.方言含義
在東北等地方言中,可代指人參。例如民間歌謠中“挖棒棰”即指采挖人參(如:“小妹妹,咱倆上山挖棒棰……”)。
3.比喻義(口語化)
形容某人在某領域一竅不通或性格愚鈍,類似“外行”“呆闆”的貶義表達。例如:“他在編程方面是個棒棰。”
補充說明
- 文學引用:部分文學作品中通過“棒棰”體現民俗或人物性格,如《小礦工》中“挖棒棰”既指人參,也暗含對人物行動的描寫。
- 語言演變:其比喻義可能源于“木棒”的直硬、不靈活特性,引申為思維或能力的僵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文學實例,可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棒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打、敲打、棍子等。它的部首和筆畫拆分分别為木和森,其中木是指“木頭”部首,森是指“森林”部首。《棒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象形文字,它形容了一根木頭用來打擊或敲打的情景。
《棒棰》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一定的變化,但是《棒棰》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棒棰》的例句:
1. 他用棒棰敲打門闆,發出一陣陣清脆的聲響。
2. 這位教練手裡拿着一根粗壯的棒棰,指引學生進行訓練。
3. 在古代,棒棰常常被用來進行懲罰或示威。
一些與《棒棰》相關的組詞包括:棒狀、棰槌、棒球、木棒等。近義詞可以是打擊、擊打、敲擊等詞語。而反義詞則可以是保護、護衛、安撫等詞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