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的謀略。 明 徐渭 《蔣扶溝公》詩:“終餘燕雀姿,而懷鴻鵠謀。”
“鴻鹄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語結構:
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文獻(如《史記》)。
詞語解釋:
鴻鹄謀是由“鴻鹄”和“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鴻鹄意為天上高飛的大雁和天鵝,常用來比喻高尚的氣質和卓越的才幹。謀意為策略、計謀,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制定并執行的計劃。
部首和筆畫拆分:
“鴻”字的部首是“鳥”,總筆畫數為16;“鹄”字的部首也是“鳥”,總筆畫數為21;“謀”字的部首是“讠”,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鴻鹄謀》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中。意為具有宏大抱負和高度智謀的遠見。
繁體字:
鴻鵠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寫法中,鴻鹄謀的漢字都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依然可以辨認。
例句:
他具有鴻鹄之志,時刻都是在謀劃着未來的計劃。
組詞:
鴻鹄之志、鴻鹄之才、謀定而後動、謀而後動、謀賢才、謀士、謀略等。
近義詞:
志高遠、雄心壯志、謀略高超、智謀卓越等。
反義詞:
庸碌無為、無計可施、顧前不顧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