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isen;samsien;Chinese trichord sanxian] 弦樂器,琴身兩面蒙蟒皮,上端有長柄,有三根弦,用于曲藝伴奏
(1).弦樂器。木筒兩端蒙蛇皮,上置長柄,有弦三根,故名。 清 陳維崧 《菩薩蠻·燕市贈相者》詞:“酒盡撥三弦,狂歌《菩薩蠻》。” 巴金 《新生·五月廿四日》:“在一條僻靜的街上,我看見一個盲目的中年婦人,左手搭在拉三弦的樂師底肩頭,右手敲着檀闆,在那裡一步一唱地閑走。”
(2).即三弦。 明 楊慎 《藝林伐山·三絃所始》:“今之三絃,始于 元 時。” 清 黃景仁 《十四夜歌宴》詩:“半黍欲飄風更約,三絃初定月無聲。”
三弦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具有悠久曆史和獨特音色。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三弦又稱“弦子”,由琴頭、琴杆、琴鼓三部分組成,琴身兩面蒙蟒皮,張三根弦。主要分為兩類:
作為漢族代表性樂器,三弦在少數民族中亦有變體,其形制與技法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虛實相生”的美學理念。
注:關于三弦的更多演奏技巧及曆史細節,可參考、3、6、11等來源。
《三弦》一詞在漢語中是指一種古代的樂器,也稱為三弦琴或北三弦。它是一種橫放的撞擊樂器,音域能從中低音到高音的音域範圍。
《三弦》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一”和“弓”。在筆畫方面,它共有六個筆畫。
《三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代入門小學《小學韻府》的一個韻部中,用于表示一種古代樂器。在古代,人們通過彈奏三弦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緒。
《三弦》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叁絃」。繁體字中的「叁」是數字三的繁體字形式,「絃」則是指琴弦。
在古代,「弦」的字形是由兩個相同的「」構成,表示同一種樂器。而由于古代樂器的形制不同于現代,所以古時候的「弦」與現代的「弦」在形狀上有所差别。
1. 他在舞台上輕柔地彈奏着三弦,音樂久久回蕩在空氣中。
2. 她音律優美地彈奏着三弦,引起了觀衆的熱烈掌聲。
三弦奏、三弦曲、三弦音樂、三弦手法。
三弦琴、北三弦。
古筝、二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