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伍的意思、符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伍的解釋

古制,居民五家,共同籤具一份連保連坐契約以相檢束,稱為符伍。《宋書·王弘傳》:“左丞 孔默之 議:‘君子小人,既雜為符伍,不得不以相檢為義。’”《南史·王儉傳》:“時都下舛雜,且多姦盜,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檢括。 儉 諫曰:‘京師翼翼,四方是湊,必也持符,於事既煩,理成不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基層組織的名冊或戶籍編制單位。其中“符”指憑證、名冊,“伍”指五家為一單位的基層組織(源自“什伍連坐”制度)。合稱“符伍”即登記在冊的鄰裡組織成員,常見于戶籍管理、治安聯防等場景。例如《宋書》載“符伍雖鄰,未足懲惰”,即指戶籍相鄰者需互相監督。

二、曆史演變與用法

  1. 秦漢起源

    源于“什伍制”,《史記·商君列傳》載“令民為什伍”,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用于人口統計與連坐管理。

  2. 南北朝至宋代的延續

    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提及“符伍遭劫不赴救”需追責,體現符伍成員負有互助義務;《宋史·食貨志》亦載“符伍之法”用于戶籍登記,說明其作為基層管理單位的功能延續。

三、文獻例證

四、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符伍”已罕用,屬曆史詞彙,僅見于研究古代制度的文獻。其核心概念可歸納為:以戶籍名冊為基礎的基層互助與連坐單位,反映古代社會管理中的集體責任制。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宋書》《南齊書》《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4. 中國古代制度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符伍”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源自中國古代的戶籍與治安管理制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符伍指古時的一種連保連坐制度,即五戶居民組成一個單位,共同籤署契約,互相監督約束。若其中一戶違法,其他四戶需承擔連帶責任。這一制度旨在通過集體責任制強化基層治安管理。

2.曆史背景與用途

3.字義分解

4.相關争議

部分官員認為符伍制度過于嚴苛,可能導緻行政繁瑣。例如王儉曾谏言反對在都城強制推行符伍,認為會幹擾正常秩序。

5.現代理解

符伍制度可視為早期保甲制度的雛形,體現了古代中國通過鄰裡連坐實現社會控制的治理理念。該制度對研究古代法律、戶籍管理具有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案例,可參考《宋書》《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部隊孱愚村巷黛草大練道德評價對勘多露迩來放下包袱翻競胏附飛禽風向器規車瑰铄軌儀漢關架秧子解落羁絷圈豬忼慷攬衣戀皁劣根性列樹立後離人論斷莽蕩蕩卯冊毛腳鷄萌黎民祗貧蹇疲玩巧舌戎級散消搖山姑升拔侍膳失曉潭奧土壩猥煩慰勸尾梢僞飾蚊蜹無明夜無惡不為線絡子嚣紛狹邪黠驵洗白洗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