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書法家推崇的一種用筆方法。 宋 黃庭堅 《題绛本法帖》:“ 王氏 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
(2).比喻刻畫畢肖。 清 鳳韶 《鳳氏經說·拜主手言》:“ 朱子 曰:‘拜而後稽顙,先以兩手據地如常,然後引首向前,叩地稽顙而後拜;開兩手,先引首叩地,卻交手據地如常。’兩言手據地,拜字畫沙印泥。”
“畫沙印泥”是一個源自書法藝術的成語,主要用于描述用筆技法的精妙,同時也引申為刻畫事物逼真的比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意思是“用錐子在沙上作畫、用印章在泥上壓印”,比喻書法或繪畫時用筆藏鋒、力透紙背的技法,強調筆觸的沉穩與含蓄。
出處與典故
出自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論書》:“用筆當如錐畫沙,如沙印泥。”。宋代黃庭堅在《題绛本法帖》中進一步闡釋,認為這種技法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即運筆前已有整體構思,筆鋒内斂而不外露。
具體技法解析
比喻意義
除書法外,該成語也被引申為“刻畫畢肖”,即描摹事物極其逼真,形神兼備。
用法與特點
作為聯合式成語,常用于作賓語或定語,屬中性詞,結構簡潔但生僻,多用于專業書畫讨論或文學創作中。
總結來說,“畫沙印泥”既是中國傳統書畫理論的重要概念,也承載着對藝術創作追求精準與自然融合的美學理念。
《畫沙印泥》一詞是指用沙土制作的印章。在印章上,人們用特定的刻刀将圖案、文字等刻在沙土上,然後晾幹或烘烤,最後得到一種質地堅硬的印章。
《畫沙印泥》的拆分部首為「畫」、「沙」、「印」和「泥」。其對應的筆畫數分别為亅 (2劃)、水 (3劃)、卩 (2劃) 和水 (3劃)。
《畫沙印泥》這一詞語來源于中國,它的正體字是「畫沙印泥」。以繁體字書寫時,「畫」的部首為「田」,「印」的部首是「卩」。
在古代,「畫沙印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以「印」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卩」,與現代稍有區别。
1. 我買了一塊精美的畫沙印泥,可以用來做印章。
2. 這個畫沙印泥的質量很好,非常適合制作圖章。
畫印、沙土、印章、泥土
沙印、砂印
電子印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