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皮的意思、掉皮的詳細解釋
掉皮的解釋
調皮,頑皮。《白雪遺音·銀紐絲·兩親家頂嘴》:“撒謊掉皮他的膽大,那世裡遭逢這惡寃家。” 孫錦标 《通俗常言疏證·年齒》:“ 揚子 《方言》:‘傜陂,衺也。’今謂欺詐曰‘掉皮’,即‘傜陂’也。今俗以小兒狡獪無賴者,或曰‘頑皮’,或曰‘掉皮’是也。”
詞語分解
- 掉的解釋 掉 à 落下:掉淚。 減損,消失:掉色。掉價兒。 遺失,遺漏:這一行掉了兩個字。 回轉(僴 ):掉頭。掉轉。 搖擺,引申為賣弄,耍:掉文。掉俏。掉以輕心。掉臂而去。 對換:掉包。掉換。 落在後面:掉隊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網絡擴展解釋
“掉皮”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字面含義:表皮脫落
指物體表面或皮膚脫落的物理現象,常見于描述幹燥、受損等情況。例如:“冬季皮膚幹燥容易掉皮”。這一用法強調表層剝落的狀态,多用于客觀描述。
二、方言/古語含義:頑皮狡黠
源自方言和古代文獻,形容人(尤其是孩童)頑皮、耍賴或狡黠的性格。例如:
- 《白雪遺音》中“撒謊掉皮他的膽大”指頑劣行為;
- 孫錦标《通俗常言疏證》考證其源自漢代揚雄《方言》中的“傜陂”(欺詐之意);
- 現代口語中仍存在類似用法,如“小鬼頭很掉皮”形容孩子頑皮難管教。
使用注意
- 當代普通話中“表皮脫落”義項更常用;
- “頑皮”義多出現于方言或文學文本,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注:、5因權威性較低未直接引用,但内容與高權威來源一緻,可作旁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掉皮(diào pí)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皮膚脫落或剝落。它由兩個漢字組成:掉和皮。掉(diào)是由手(扌)和周圍的水滴(丿)組成,意味着某物從原處移動或脫落。皮(pí)是由皮膚上半部分的豆(小)和皮膚下半部分的皮(幾)組成,表示皮膚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掉皮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使用的是繁體字。它的寫法是「掉皮」,沒有太多變化。在古時候,這個詞的意義也是相同的,表示皮膚脫落或剝落。
以下是一個關于掉皮的例句:在夏天,很多人的皮膚會因為陽光照射而掉皮。
與掉皮相關的詞有許多,例如蛻皮、脫皮、剝落等。這些詞都有類似的意思,描述了皮膚脫落或剝落的過程。而與掉皮相反的詞是長皮,表示皮膚增長或修複的過程。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