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隽俗的意思、隽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隽俗的解釋

卓異脫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一本作“ 儁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隽俗”一詞的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讀,需結合文獻來源和語境綜合理解:

一、核心釋義

  1. 卓異脫俗(主流解釋)
    該解釋源自南朝齊代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世有周子,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此處“隽俗”形容人物才華出衆、超脫凡俗,強調卓越與不流于世俗的特質,近義詞為“俊逸”“超凡”。

  2. 雅俗并存(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出“隽俗”指高雅與庸俗風格共存,多用于描述藝術或文化現象,例如兼具文雅氣質與市井氣息的作品。但此釋義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是對字面組合的引申解讀。

二、詞源與用法

三、注意事項

若在古籍閱讀中遇到“隽俗”,建議優先采用“卓異脫俗”的釋義;若用于現代文藝評論,需明确上下文是否支持“雅俗交融”的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隽俗

隽俗(jùn sú)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隽和俗兩個字組成。隽字的拆分部首是⻂(蒸),隽字的筆畫數是10;俗字的拆分部首是亻(人),俗字的筆畫數是9。

來源

隽俗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王充傳》中,意為“既宏壯又樸素”。後來隨着時代的變遷,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指人們能夠融合高雅和通俗元素,将精緻與樸實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

繁體

《隽俗》的繁體字是「雋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隽俗的寫法有所不同。隽字在隋代的寫法是「雋」,在隋代的寫法是「雋」。俗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半包圍式「俗」。

例句

1. 他的藝術作品充滿了隽俗之美。

2. 這個展覽将展示人們如何将隽俗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

組詞

隽麗、隽永、隽譽、俗氣、俗套、俗化

近義詞

雅俗共賞、高雅與通俗并存

反義詞

高雅、古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