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公衆的善事,造福人類的事業。 ********* 《“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把那私營的心理,變為公善的心理。”
1. 基礎含義
“公善”指符合公共利益、具有普遍道德價值的行為或事物,強調集體福祉高于個人利益。《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公共的善行;對社會有益的舉動”。
2. 哲學與倫理學延伸
在倫理學中,“公善”是社群主義的核心概念,指社會成員共同追求的公共利益,如公平、正義等。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提出,公善需通過社會合作實現(參考《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
3. 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下,“公善”常與公共政策、社會福利關聯。例如,教育普及和醫療保障被視為公善的體現(《社會學概論》,人民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40頁。
線上版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
張志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12頁。
李強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8頁。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可檢索相關章節)
注:部分文獻需通過學術數據庫獲取全文,鍊接指向權威出版社或官方檢索平台。
“公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為公衆利益而進行的善行或事業,強調個人或組織對社會福祉的貢獻。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李大钊相關文獻或倫理學著作。
便秘赤斧赤糜傳賢鼎峙獨樂二童一馬煩憺飯格房奴趕趂幹濕度地帶性共生灌夫罵坐古腔古調禾場橫貸诃怒鶴山仙人黃虀淡飯會物湖澤簡截了當見陣嚼咬譏诃旌揚疽腸款型來轸辣手蟉糅淩歊吝嫉柳陌花衢碌碡聾聩茫然不解馬頭米粃木料南去北來年老體弱權禦食必方丈是非颠倒十六字令霜苞漱盥説長道短趿拉闆田廪外手宛引隗俄五氣香亭骁衞轄下膝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