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恣意嬉戲,至于極點。 宋 歐陽修 《<釋秘演詩集>序》:“時人不能用其材, 曼卿 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鬧房》:“任憑遠近親疏,偕來不速之客,縱酣嬉淋漓之不忌,即紛紜雜沓以何嫌。”
(2).指文字非常暢達。
“酣嬉淋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ān xī lín l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形容恣意嬉戲,盡興暢快
指人在玩耍、娛樂時毫無拘束,盡情享受,達到極緻的狀态。例如孩童在遊樂場忘我嬉戲,或朋友聚會時開懷暢飲的場景。
指文字表達流暢灑脫
用于形容文章、詩詞等語言表達酣暢自如,情感充沛,毫無滞澀感。如清代趙翼評價查初白的詩作“興會所到,酣嬉淋漓”,即贊其文筆奔放自然。
該成語既可生動描繪人們縱情歡樂的狀态,也可用于褒獎文字作品的暢達之美,屬于中性偏褒義的表達,需結合語境靈活使用。
《酣嬉淋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樂事豐富、興緻高昂的樣子。
《酣嬉淋漓》分别由“酣”、“嬉”、“淋”和“漓”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酣嬉淋漓》最早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那酣嬉之樂,又勝過曹貴人賞月之時!”成為後來贊美歡樂的固定用語。
在繁體字中,酣、嬉、淋、漓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酣、嬉、淋、漓的寫法略有不同:
酣的古代寫法為“酤”。
嬉的古代寫法為“囍”。
淋的古代寫法為“滲”。
漓的古代寫法為“灕”。
他們玩得酣嬉淋漓,笑聲不絕于耳。
酣暢淋漓、酣然入夢、嬉笑怒罵、淋漓盡緻、漓江風景。
狂歡暢快、歡天喜地。
無聊乏味、黯然傷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