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皇史宬的意思、皇史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皇史宬的解釋

明 清 兩代的檔案庫。 明 嘉靖 十三年(1534年)建于(北京)。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 永泰門 ﹞再南街東則皇史宬,珍藏 明太祖 以來禦筆實録、要緊典籍、石室金匱之書。” 清 顧炎武 《書吳潘二子事》:“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與侍從之官承命為之,而世莫得見。其藏書之所曰皇史宬。”《清一統志·京師四·官署》:“皇史宬在 東華門 外東南,實録、玉牒、起居注藏焉。”亦省作“ 皇宬 ”。 清 黃宗羲 《談儒木墓表》:“皇宬烈焰,國滅而史亦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皇史宬是中國明清兩代的國家檔案館,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曆史

  1. 基本含義
    皇史宬(拼音:huáng shǐ chéng)是明清皇家檔案庫,主要用于保存皇帝實錄、聖訓、玉牒等重要文獻。其名稱中“宬”意為藏書室,整體可理解為“皇家檔案庫”。

  2. 曆史沿革

    • 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初名“神禦閣”,後更名為皇史宬。
    • 清代沿用,乾隆時期進一步規範檔案存放,如将實錄、聖訓歸入此處。

二、建築特色

  1. 結構與設計

    • 全建築為磚石仿木結構,無梁無柱,具有防火、防潮功能,體現“石室金匮”傳統。
    • 正殿為庑殿式建築,覆蓋黃琉璃瓦,象征皇家至高權威;殿内築有1.42米高石台,用于放置鎏金雕龍銅皮木櫃(金匮)保存檔案。
  2. 規模與布局

    • 總占地面積8460平方米,分南北兩院,含正殿、東西配殿、禦碑亭等建築群。

三、功能與文化意義

  1. 檔案保存

    • 主要存藏實錄(皇帝執政記錄)、聖訓(治國言論)、玉牒(皇室族譜)等,如明代《永樂大典》副本曾存放于此。
  2. 曆史價值

    • 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反映了古代檔案保護技術的巅峰成就。

四、“宬”字釋義


五、現狀與參觀

現為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明清檔案陳列室,部分區域對外開放,可近距離了解古代檔案管理制度與建築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皇史宬的意思

《皇史宬》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曆史上負責記錄和編纂皇帝事迹與國家重大事件的機構。它是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皇”、“史”和“宬”。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拆解規則,可以将《皇史宬》的部首和筆畫拆分如下:

皇 - 部首:白;筆畫:9

史 - 部首:口;筆畫:5

宬 - 部首:宀;筆畫:6

來源和繁體字

《皇史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中國,皇帝執掌朝政,統治天下,有專門的機構記錄各種重要曆史事件、制定法規以及編纂皇帝的傳記和史書。這個機構就被稱為“皇史宬”。在繁體字中,“宬”的字形為“寢”,但在簡化字中,将“寢”字改寫成了“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皇史宬》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古代的字形常常有變化,但總體上和現代相差不大。

例句

1. 皇史宬是皇帝的重要機構,負責編纂和保存宮廷的曆史資料。

2. 他被選為皇史宬的編纂成員,将親自記錄皇帝的各項政績。

組詞

- 皇帝

- 史書

- 宮廷

- 編纂

近義詞

- 禦史台

- 紀錄局

反義詞

- 民間史志

- 非正式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